《易武》专栏: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上篇)
2021-01-23 19:22:37   来源:岁月知味    浏览:

在古六山少数民族中,代代流传着“孔明兴茶”的故事。六大茶山一脉相承,同宗同源,都源于诸葛孔明的传说。

岁月知味易武茶

本篇为《易武》中「易武风土」章节之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上篇)」的精彩内容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公孙丑下》

“象明有四座古茶山,易武就只有一座,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易武就是古六大茶山?”象明茶农老王一边执壶泡茶,一边叹气。这位耿直的汉子,一直憨笑着为我们倒茶。提起这些。却愁容满面:“很多人来收茶,最多去到易武,连象明都没有来过。”

知易武而不知象明,甚至知易武而不知古六大茶山,这个奇特的市场现象,其实非常普遍。

时常有热爱普洱的茶人寻到易武古镇,喝茶聊天之间,问起店主人:“易武的倚邦怎么去?”“曼松在易武哪里?”顺应市场呼声,如今易武大街上,已经供应着革登、倚邦等地的茶。古六大茶山的茶农也纷至沓来,在古镇开设店面、经营茶叶。

而在全国各地的诸多茶叶市场内,门头上大写着“易武茶”的专卖店,进到店内,会发现一饼饼“倚邦”“莽枝”“革登”“蛮砖”等整齐陈列着,茶友们习惯将这些茶统称为“易武茶”。

打开网上资讯,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攸乐乃是易武茶山……”“易武的猫耳朵”“翻开易武茶区,可以看到革登、莽枝、倚邦……”等文案层出不穷。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1、同宗同源,同气连枝

在古六山少数民族中,代代流传着“孔明兴茶”的故事。六大茶山一脉相承,同宗同源,都源于诸葛孔明的传说。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

“留铜锣于攸乐”,攸乐,是基诺族的聚居地,现名基诺。位于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是目前行政划分上唯一不在勐腊县的茶山。攸乐茶山隔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古茶园以亚诺村为中心向四周散射。

“置铜鉧于莽枝”,莽枝,位于象明。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莽枝的“秧林”,就是古茶山育茶苗的地方,而大寨是种植茶叶的地方。在孔明兴茶的传说中,莽枝乃是孔明埋铜(莽)之地。颇有意思的是,在莽枝茶山红土坡76岁老人王明生的讲述中,莽枝的名字来自赶牛敲锣的声音——“莽—葬—”不绝,渐渐叫出“莽枝”这个地名。

茶王坑

茶王坑

“埋铁砖于蛮砖”,蛮砖,东接易武,西连倚邦,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在现在的地图上,“蛮砖”亦称“曼庄”,其实是少数民族语的音译。蛮砖古茶林多集中在曼林、曼庄等地。

“遗木梆于倚邦”,倚邦,乃是茶马重镇,位于勐腊县中北部,属象明乡。南连蛮砖,西接革登,东邻易武。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小黑江,便进入倚邦。倚邦在傣语中,本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包含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著名茶叶产区。时至今日,倚邦在普洱茶界仍拥有很高的地位。

“埋马镫于革蹬”,革登,地处勐腊县象明乡西部,位于倚邦与莽枝之间,包括安乐与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从地名便知布朗族曾在此居住。

直蚌古茶园

直蚌古茶园

“置撒袋于漫撒”。漫撒今亦称曼撒,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是易武茶区最早成名的山头。清代中期曼撒茶山亦曾年产茶达万担以上,是当时易武的茶叶集散中心。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是易武茶区的一部分,中途因火灾逐渐衰落,加之易武大产区的兴起,后人渐渐只知易武而不知曼撒。

千百年的岁月章回中,古六山兴则共兴,寂则同寂,一脉相连,命运相依。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不知起自何时,茶树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生长发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却又寂寂无闻。

“改土归流”成为古六大茶山第一次命运的转折点,声名初显的普洱茶因此成为清朝皇室的御贡之物。渐至“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古六山一门俱荣,登堂入室,声望日隆。

两百年风云沉浮,茶山几多变迁,但无疑这是属于普洱茶的黄金时代,也是同属于古六山的时代。抗战硝烟阻断了茶山的烟火,时局动荡,茶山凋敝,从此沉寂半百。时至今日,普洱茶再度兴盛,易武一马当先,古六山再次回归到大众的视野,朝拜者络绎不绝……

孔明山

孔明山

2、山水相连,风味相近

彝族是如今古六大茶山的主要民族之一,每年“二月八”,各个彝族寨子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中老少们穿着民族盛装,纷纷到茶地里祭拜“茶王”,祈求风调雨顺,茶叶有个好收成。

当然,古六山的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汉族,都有着自己祭拜茶祖的仪式。在孔明山上,更是每年茶季都有规模盛大的“祭茶大典”,祭拜古六山的茶祖孔明,这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曹当斋碑

曹当斋碑

相似的民俗习惯,交织的山川河流,都汇成了古六大茶山一衣带水的风土与风味。

从海拔500多米的景洪一路东去,澜沧江东岸山势陡增,古六大茶山群山起伏,山水相连,罗梭江和南腊河蜿蜒其间,滋养着古六山的草木山川。密林交织、河谷纵横、云雾缭绕、古木丰茂,共同构成了古六大茶山的风土气象。相似的生态环境特点、气候、海拔、地形、植被,也形成了古六山相似的风味特点。

古六大茶山经历了贡茶时代和商茶时代的人文熏陶,在相似的风土环境之下,经过几百年的驯化改良,普遍呈现出“香甜”型的风味特征。这与澜沧江西岸以“苦”为尚的风格特点截然相反,也因此形成了古六山风味特点上趋于一体的认知现状。

曹家大坟遗址非大黑山曹家坟

曹家大坟遗址,非大黑山曹家坟

3、六山一脉,同根之木

同宗同源,命运与共,同风同俗,风土相连,风味相近。这样特殊的产区背景,人们常常将易武约等于古六大茶山,就不难理解了。

数百年来,古六大茶山的兴衰最后汇于易武;数十年来,古六大茶山的复兴再始于易武。易武,也自然成为古六大茶山的领军者和代表者。易武既成为“名世者”,世人识易武而不识古六山,就非偶然了。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我们并不需要去刻意区分。因为这一片养育普洱茶的故土,这一片将茶视为信仰的热土,本就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备注:图片源于茶业复兴

图文来源:岁月知味,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岁月知味 岁月知味普洱茶 易武茶 古六大茶山

上一篇:寻香易武:岁月知味弯弓生态乔木茶
下一篇:滆湖书院:地炉茶鼎烹活火,一壶清足称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