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紫溪里,建阳问白茶
2019-10-28 13:23:42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闽地出产白茶的四大茶区: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与建阳区,近年来,伴随白茶的声名日隆,渐为世人所知。其中,久已让人思慕,却最晚前往探寻的是建阳白茶。

建阳白茶

春去夏来,寻茶的时节,总是感叹世间最是留不住,逝者如斯的时光,茶人匆匆的脚步!

东南地暖春来早,建阳尤宜出白茶。追寻春天的脚步,前往白茶的故里寻源问茶,寻觅那令人为之心醉的馨香白茶。

闽地出产白茶的四大茶区: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与建阳区,近年来,伴随白茶的声名日隆,渐为世人所知。其中,久已让人思慕,却最晚前往探寻的是建阳白茶。

建阳白茶

清明时节,经由福州周萍老师的引荐,得以结识肖正强先生。白茶问世初始,岀自于肖氏一脉,二世肖苏伯,五世肖乌奴,七世传人正是肖正强先生。

建阳白茶

驱车沿高速公路前往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下了高速之后,右转沿省道直奔漳墩镇。去年春天来漳墩寻访白茶,尚且是旧有的道路。今年春天再来,沿着漳溪岸边,修造一新的道路宽阔平坦。导航尚且不认识新修的道路,几次三番指引我们左转,那是穿越镇区的老路。没有遂了导航的意,导航陷入了迷茫的状态,显示出我们是行驶在旷野里。不去理会导航的声声呼唤,认准方向,沿着新路径直前行。

沿环镇滨溪新路绕过镇区,重又回到旧有的省道上。前方出现一个三岔路口,直行跨越一条溪流上的桥,前方通往松溪方向。桥下的溪流潺潺汇入漳溪,左转溯溪而上,沿着溪流的边上,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道,穿越竹林幽篁里的绿荫道,直往深山更深处。道路逼仄狭窄,弯道无数,不时要鸣喇叭,提醒对面的车辆,逢有两车交汇,都是堪可错车。

数公里之后,右转跨越一座小桥,所经之处为漳墩镇桔坑行政村。车窗外,路边上一晃而过的白茶合作社招牌,提示我们已经进入贡眉小白茶的主产区了。穿桔坑村而过,继续前往目的地南坑自然村。

南坑自然村,地处武夷山东麓,位于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东北方向6公里许的山间盆地,海拔240多米。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资源丰沛,浅山丘陵地带,坡度舒缓,酸性的红壤尤宜于茶。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孕育出了小白茶。

南坑,宋治平三年(1066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千年以降,都属紫溪里。而今则唤作南坑,站在南坑村间的小道上,周遭阡陌交通,一派传统风貌的山乡茶村。面目安详的老人,追逐嬉戏玩耍的猫狗,摇摇摆摆的鸭子,这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久以倾慕的乡居田园生活。

建阳白茶

早前约好的肖正强先生已在此地等候多时,见面之后先行带领我们前往他的家老宅探看。老宅的外观依然保有旧日的风貌,内里则作了改造,更宜起居生活。同时这所宅子亦兼具贡眉小白茶初制作坊的功能。小坐饮茶之后,肖正强先生提议带领我们前往探访上林厂的旧址,这令我们一行人喜出望外。穿村而过,过小桥,穿街巷,一路上肖正强先生边走边作介绍:他也是偶然间获知祖上历代皆事于茶,且多有建树,上林厂就是肖氏事茶最为兴旺发达时期的历史见证。行至上林厂遗址所在,举目四望,入眼皆是断壁残垣,唯一的标志是前些年漳墩镇地方政府所立一方石刻,上书“贡眉白茶上林厂遗址”,内文约略记述前尘往事。旁边有一丛菜茶,肖正强先生介绍这丛不起眼的菜茶就是釆制贡茶小白茶的母本资源小菜茶。这遗世独立,顽强生长的小菜茶,似乎蕴孕着贡眉小白茶再度兴起的种子。

建阳白茶

回程的路上,肖正强先生特意带领我们去看了一片小菜茶的茶园,据说这是目前漳墩镇最大的一片小菜茶园了。已至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映衬下,茶园中的茶树显得郁郁葱葱,让人对贡眉小白茶的未来,多了一份渴盼,多了一份美好的祝愿。

经由学友赵会欣女士的引荐,我们辗转联系上了建阳区白茶协会会长李泉弟先生。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南坑小白”这四个字,属于李泉弟名下的注册商标。这毫无疑问是极富于眼光的,见面细谈之下获知,这是一个文化人投身茶行实业,图报桑梓的故事。

建阳白茶

李泉弟先生的合作社位于建阳区漳墩乡漳新村,传统风格的建筑物,门口左右分开挂着两块牌子,一块儿是“建阳区漳墩老区畲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另一块是“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白茶研究示范基地”。这显然是熟悉国家的农业政策,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恳谈中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主管农业、茶业的地方政府官员,常来此参观考察,并且对此十分青睐。“南坑小白”的金字招牌,畲族风貌的建筑,注重小白茶的种质资源保护,贡眉小白茶非遗传承技艺的保护,李泉弟先生毫无疑问的拥有了令人钦羡的建阳贡眉小白茶的资源优势,倘若假以时日,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

建阳白茶

漳墩镇旧有道路边上,竖立着一块牌子“上林茶业有限公司”,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遂去前往一探究竟。上林茶业公司的创办人是黄世建先生,品牌则名为“马当山”。黄世建先生热情的邀约我们一同前往漳墩镇乡下深山的茶园基地考察,越野车在乡间的柏油路面上行驶一个多小时之后,然后行驶到了坎坎逼仄的土路上,发动机怒吼着驱动车辆将一行人拉到了山顶上。这是一片新开僻方才数年的茶园,栽种的都是建阳当地的群体种有性小菜茶。看罢茶园往回走的半途,黄世建先生接到委托人的电话,于是顺道去拉当天釆下的茶青。时至傍晚,村口边上的茶园里犹有釆茶人在忙碌。近前细看攀谈之下知悉,釆茶的是一对母女,年轻的妈妈似乎不愿面对镜头,我们转而和跟在妈妈身后釆茶的少女搭话,腼腆的小姑娘摊开手掌,定晴辨认可知釆下来的是梅占品种的嫩梢,用来釆制白茶也是极好的,尤以成茶的玉兰花香味令人陶醉。

建阳白茶

黄世建先生此行的收获颇丰,载满一筐筐鲜叶的皮卡满载而归。而这仅仅只是制作白茶的铺垫,接下来,才是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为的都是未来能够收获好茶。曾经身为林业局的公务员,敢于辞职下海,想要在建阳白茶领域能有一番建树,这般的投入足堪令人钦佩。来自当地政府部门贡眉白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各种各样的白茶评比中所获荣誉,都是对他辛苦付出的认定。

经由肖氏一脉创始的贡眉小白茶事业,而今各种资源枝叶散落各家,惠及桑梓众多乡邻后辈。既有肖氏后人肖正强的矢志承继,亦有李泉弟先生对“南坑小白”茶的文化品牌塑造,更有黄世建先生对“上林”商业品牌的重铸,未来将走向何方?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建阳白茶

活过了一百零八岁茶寿的张天福先生关于福建白茶历史的论述为:“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我们驱车赶往距离漳墩镇不远的小湖镇大湖村。沿着南浦溪边上的205国道一路前行,路过水吉镇。民国二十九年曾经单独设置为水吉县,统辖贡眉小白茶的发源地南坑村,以及水仙白的发源地大湖村。1956年归并建阳,延续至今。

在将要扺近小湖镇大湖村横跨南浦溪的大湖桥头,路边上竖立着一块石头,石上铭刻着“祝桃仙洞”几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水仙茶发源地遗址”。侧旁一条林荫道逶迤起伏通往远方岩叉岗,真正的祝桃仙洞就隐藏在那高山上,往返总要步行三个小时以上。寻茶的路程,时间总是不经用,令人徒生思慕之心。

建阳白茶

过桥右转进入大湖村,导航却声声唤引我们转入稻田荷塘间的崎岖小道,于是索性关了导航,将车辆停放在路边,信步游街穿村而过。转过一个弯,眼前募地出现一方题刻有“水仙公园”的石头。小小的村落公园中,矗立着一座“水仙茶发展历史简介”纪念碑。

建阳白茶

近前细细观看,内文详尽记述了水仙母树茶的前世今生,令人悲喜交集,悲伤的是岩叉山上祝桃仙洞处早已不复有水仙母树,喜的是原籍于此地的华侨黄子峰先生早在距今30年前的1988年,将彼时水仙发源地祝桃仙洞的母树移植了数株至大湖村一处偏僻的山岗。

举目四望,心下犯难,这又让人到哪里去寻觅水仙母树呢?眼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正自悠闲的散步,趋步上前询问,老人家不加思索,信手指引:“沿着山脚,溯溪流而上,不足一里,山坳处即是母树的所在。”于是疾步行走,忽而思及尚未向老人家道谢,转身回望,再也寻不见老人家的身影了。

行至山拗处,举目张望,其山势若太师椅,正是上风上水的所在。远远的就可以望见水仙母树葳蕤茂盛的身姿,近前细观,树下勒石铭刻有“水仙母树”四个大字。经此艰难曲折离奇的寻访经历,让人禁不住丛生感叹!

建阳白茶

今时今日的小湖镇大湖村,已经无人承继过往的传统,釆制水仙白茶。而是接续了乌龙茶的工艺,釆制水仙茶。

为了觅得心仪的建阳白茶,再赴漳潡镇问茶寻韵。曾经听闻建阳贡眉小白茶非遗传承人之一的江正兴先生在外源村制作白茶,于是怀着碰运气的心一路前行,辗转打听抵达江正兴先生的白茶作坊,只有他年迈的老母亲看守门户,得知我们一行人的来意后,老人家打电话召唤自己的儿子回来。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自行参观,室内晾青架的水筛上,釆自水仙品种的幼嫩芽叶,正在萎凋。待及江正兴先生匆匆赶回,天色已然是暮了,只来的及简短的交谈之后,我们就不得不就此告别,赶回数十公里之外的城里安顿一行人的食宿了。

建阳白茶

去年春天再访漳墩,中午在老街吃饭的当口,向周遭的当地人打听建阳贡眉小白茶非遗传承人巫可峰先生的住处,周围的众人竟然无人知晓,反而是隔壁电信营业部的一位大姐好心询问了我们的来意,热心帮我们联系上了巫可峰先生。在崎岖狭窄的老街深处,一栋老楼里,我们终于找上门去。时至傍晚,巫可峰先生和他的爱人,正自忙碌接收送来的茶青。守着一门手艺,身居偏僻的老街小巷深处,找上门来寻茶的人并不在少数,这大概是乐天知命的茶人,所能达到的理想生活了吧!

建阳白茶

犹记得前年首度到访建阳漳墩镇寻访白茶,除了从他处事白茶的同道中人偶尔提及叶赞喜先生的姓名,言及他在做水仙白茶,便再不肯多透露只言片语,只好听天由命,完全凭运气行事了。穿越漳墩镇区而过,遍寻不见有白茶加工厂,无奈之下只好将车辆停放在路边,期望遇到熟悉当地实情的人,能问出点线索。迎面而来一位中年男子,于是上前寒喧询问,孰料想来人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我们一行回答说:“我就是叶赞喜啊!”这可真是缘由于茶,山水有相逢。

一连数年,年年前来建阳漳墩镇寻访白茶,每每总要相约叶赞喜先生茶叙。从过去集体的漳墩茶厂,到现在自己名下的茶企漳白茶业,30多年的时间,叶赞喜先生全程见证了建阳白茶的起落,却仍然执着于茶。叶先生是建阳白茶领域公认的引领者,最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阳贡眉小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叶先生总笑说自己就是茶农,儿子出去工作了,带着女儿女婿做白茶。

叶赞喜先生

叶赞喜先生最为钟情的是建阳的贡眉小白茶、水仙白茶,这两种最富地方特色的白茶,这也是发源于建阳,令建阳白茶声名远播的特色产品。“这肯定是我们建阳的最好!”叶先生的眼神笃定,语气坚定。我们也明了,这两种白茶寄托着建阳茶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建阳白茶前景的殷殷期盼。

建阳白茶

今年再度相约叶赞喜先生茶叙,老友相聚分外高兴,重情重义的叶先生拿出了一包牛皮纸包的老白茶,经历了逾30年的时光,当年经由他的双手制成的白茶,辗转销往香港,而今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他的手上,这回归却是伴随着不斐的身价。

窗外,绿荫掩映下,溪流潺潺,虫鸣声声。不觉间,已经是华灯初上的夜晚了。抬头仰望天空,一弯新月如钩,星斗满天。低头啜一口这陈年的老白茶,那深沉的药香,那醇和的滋味,那曼妙的韵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马哲峰

作者简介:马哲峰,云南西双版纳益木堂茶仓高级顾问,湖南安化连心岭茶业公司高级顾问,广西梧州市广生祥六堡茶有限公司顾问,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本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建阳白茶 白茶 乌龙茶 水仙茶 政和 福鼎

上一篇:寻源仙山岩,政和问白茶
下一篇:白茶持续升温,但要严防这些乱象「兴茶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