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一片叶与一座城的复兴之路
2020-04-30 02:12:52   作者:黄雁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胼手胝足的开拓,这一片饱含着时间和大地深处悠远芳香的绿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演绎中,终于与一片大地水乳交融——“普洱”,从此成了一片绿

普洱杂志图片

当第四纪冰川在地球上肆虐的时候,在无量山跌宕起伏的避难所里,群峰拥抱着丘陵河谷,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安抚着草木生灵。

郁郁葱葱的被子植物听到了森林的赞歌,于是生出了许多快乐的枝丫,长出了柔美的绿叶,人类叫它们宽叶木兰。它们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

穿越了3540万年的时光,这些来自茫茫第三纪的宽叶木兰,在普洱市景谷盆地里以化石的姿态横空出世,启迪着人们将它与生长在普洱境内的众多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串联起来,使得普洱大地成了世界上唯一保存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链条的地方,从古至今的茶树遗传生物链在这里得以充分留存和展示。

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胼手胝足的开拓,这一片饱含着时间和大地深处悠远芳香的绿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演绎中,终于与一片大地水乳交融——“普洱”,从此成了一片绿叶与一座城市共同的命名。

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这里自古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名副其实的“九州”边缘。保存至今的清道光《普洱府志》和普洱府城图,真实地描绘了普洱府城的实况:府城坐北朝南,东连绵袍山,西至普洱山,北枕凤凰山,南面玉屏山。城围有三里三,气势不凡。城中车水马龙,商号林立,其间的众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昆明会馆、玉溪会馆、石屏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商普洱府聚散,单是西藏的马帮商队,每年就有数千人之多。普洱茶从周边的茶山运抵,从古六大茶山向这里聚集,加工,制作,交易。一队队马帮,驮着大包的普洱茶启程,热火朝天地吆喝着,走向各个方向的茶马古道,一直走向西藏、内地、京城的宫廷、东南亚、甚至漂洋过海,到达遥远的欧洲宫廷和贵族的餐桌上。

“繁盛时期的普洱府城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一个以一种奇妙的树叶——“普洱茶”,把众多的地域、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奇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古典大城。

以文化人,唤醒沉睡的叶芽

由于历史原因,普洱茶在传承发展的时间连线上,产生了半个多世纪的断代。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为了弥合普洱茶历史断层留下的巨大缝隙,有学者开始对散落的历史素材和线索进行梳理。

1992年,作为国际性学术刊物的中国《农业考古》第二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的论文。论文在港台地区引起巨大轰动,中国香港《中国茶文化》、中国台湾《紫玉金砂》等媒体全文转载、连载报道宣传。几乎一夜之间,论文的作者,原云南思茅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研究员黄桂枢先生闻名港台、沿海地区,成为著名茶人。

在这篇论文中,黄桂枢先生从普洱茶的种植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古道的兴起与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新中国成立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五个方面,首次系统、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普洱茶文化”这个概念;首次全新梳理、整合了普洱茶文化发展历史;首次对普洱茶文化的范畴作了界定,包括茶马古道、古茶树、老茶庄茶号遗址、茶诗茶楹联等均属茶文化的承载物。

这篇论文的发表可以看作是大陆学者对港台地区普洱茶文化推动的回应。两岸三地的普洱茶文化交流传播和互动,像一股暖流,对国内几近冰点的普洱茶市场起到了破冰的作用。这促使当时的地方政府决策者们认识到从文化层面上来了解和传播普洱茶的重要性,并为普洱茶的复兴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1993年对当时的思茅地区的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的4月,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成功举办。普洱茶紧闭的大门打开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普洱茶发展献计献策。来自中国台湾的邓时海先生写了他第一篇有关普洱茶的论文《普洱茶越陈越香》,试图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品饮的层面。海外茶人与国内茶人共同携手,普洱茶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

2006年8月《普洱》杂志创刊,《普洱》杂志以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为主要目的。是一本参与性广泛的,公开发行的杂志,普洱茶专家学者、企业家、爱好者,包括国内、国际的各方面人士都参与共同办刊。《普洱》杂志的创办将为普洱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插上翅膀。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普洱茶终于开始向世人释放出强大的魅力。

以节庆为平台,撬动普洱茶产业发展

从1993年起,普洱又开始为一片叫“茶”的叶子过节。之所以说“又开始”,是因为为茶叶举行庆典狂欢的仪式在古已有之,古老的景迈山上,布朗族每年一度的祭祀茶祖的仪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明在普洱大地上,为茶举行狂欢仪式的历史源远流长。盘点一下延续至今的“中国普洱茶节”,可以清晰地看到普洱历届党委政府为促进普洱茶产业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堪称以节庆文化撬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创举;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次明确提出“弘扬普洱茶文化”的概念,标志着文化普洱的启航。此后的几届茶节分别在凸显原生文化的质朴;树立思茅普洱茶生产和集散地形象,建立茶叶交易市场挖掘、整理普洱茶文化内涵、培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茶与旅游首都牵手;奏响创意产业的序曲,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等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普洱茶文化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为活动主题。在这届茶节上,百年贡茶回归成为最大亮点。本次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经过主办方的深度挖掘,以创意产业的形式,将普洱贡茶文化整合成能吸引众多媒体聚焦的热点,尚未进京,便引得各界高度关注,成为大半个中国最热门的话题。”

“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是在传统文化基因中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先天的文化基因释放出巨大的市场能量,从而让普洱茶成为属于云南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伟大品牌。普洱,已经超越了地域本身、茶本身、或者茶文化本身,她成了中国的一个地域血统烙印的人文符号、一个产业品牌。并昭示着以创意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的强大合力效果已经显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三届中国过普洱茶节国际茶业大会·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的举办。国际茶叶委员会向普洱市颁授“世界茶源”牌匾,让普洱实至名归成了世界茶源之地。

自开办至今,中国普洱茶节已经走过了二十七个春秋岁月,中国普洱茶节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公益性的茶界盛会,为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与认知度,推进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普洱茶节的兴起,带动了普洱茶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民族文化和茶产业、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和推动了普洱茶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普洱茶”在中国普洱茶节的发展史中也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普洱,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经过艰苦卓绝得努力,一片绿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如今,普洱茶在普洱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从一片茶叶,到一座城的命名,再到一种绿色发展方式,“普洱”的内涵不断的叠加和丰富。作为“世界茶源”,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自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来,普洱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从“实验”走向“示范”。全市获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稳居全省第一,有机茶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品牌企业联盟,普洱茶品牌多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启动“百里普洱茶道”等大健康项目,建成4个AAAA级景区,接待国内游客数和旅游总入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徜徉在普洱大地上,现代生态大茶园漫山碧翠,与雨林相伴而生的古茶树生机盎然,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如今,这片因茶而名扬四方的大地,茶的灵魂和气韵无所不在。茶已经融入普洱人的血液,融入人们的灵魂,茶是普洱的根,是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生命,承载着普洱人民“大美和谐,天地人和”的信仰。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

作者:黄雁,图文来源:普洱杂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普洱茶 茶叶 复兴之路 茶叶复兴

上一篇:茶老板的眼,该盯着什么?「谢付亮专栏」
下一篇:谢美霞「中国茶马连道30年·30人·30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