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品之下,岂有完卵乎?
2020-11-08 15:45:05   作者:黑鱼老师   来源:一山茶    浏览:

打个比方,最近黑鱼审评的不同供应商不同仓储的同一款“春海绿大树大2”,这个茶在2004年的《普洱茶年鉴》新版里才有,旧版没有。但是并不妨我们对它进行横向对比。

一山茶

今天来水一篇文章,随便写点东西。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一两年,尤其就是今年疫情缓解市场经济回暖之后,各种中期茶就如雨后春笋般,涌向市场。对我用的动词是:涌!

不仅仅是普洱茶,还有各种原来难得一见的各种老茶,像什么80年代出口装回流的老白茶啦、安化的什么祖传千两啦、老六堡啦、甚至青砖、米砖、孙义顺老安茶啥的,都像茶市地震似的,所有的动物都跑出来逃命了。

对,我用的词是:逃命。

新茶怱然间就不那么受待见了。我思考了好几个晚上,夜观星象,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下雨天的夜里,是没有星星的!

不说茶叶的品质与口感,新茶的价格高挺,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乱,品质一年不如一年好,是不争的事实。左右20年间的中期老茶,其拼配的本质及后续结果,陆续在今时今日拉出来跟大家见面,是驴是马,总得见个面。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好的配方、好的原料、好的工艺、以及大厂原包正品的仓储保障,这些涌出来的中期茶基本上不负众望,口感纯正,滋味酽醇。而价格却往往是新茶古纯的一半甚至1/3、1/4。

单纯从滋味口感上来讲,古树纯料的酽醇滋味大概最老的茶,也就是从99年的各种“99系列”开始吧。因此,从拼配和纯料之争来看,经受过历史考验的,也好像是拼配茶的“市场考验”更加多素材。

古纯与拼配之争,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每一种茶,都总会有喜欢它或不喜欢它的各种理由,纯料和拼配也是如此。前几天,朋友给我寄了2款茶,年份相同,用料基本一致,品牌价格却差别巨大,一边是A款260一片,一边是1500一片,同是2004年的“班章乔木”。

盲品之下,发现A款无论是叶底、汤色,还是滋味口感,都胜过几倍价格的B款,什么原因?很简单:本来两款原料相差无几的茶,一个被包装成了平民,一个被包养成了贵妇。平民自己在茶叶市场流转,而贵妇则摇身一变上了书本,接下来的事,可能大家都猜到了。

先入为主是全人类的基本天性,而接受暗示则是人类独有。

一款茶的好也不好,貌似在得知它的价格之初,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概,用官员们的话来讲就是:定调。被心智提前定调的茶,很难有翻盘的机会,除非对手真的太弱鸡。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鉴识一款好茶呢?还是老生常谈:

1、抛开价格、品牌因素再谈,这是基础;

2、比较要公平公正,至少同年份同产区同茶性才有比较的余地;

3、用国标普洱茶审评的方法,3克5分钟150ml齿口杯,粗评;之后通过日常冲泡的方法,进行细评。这个方法,在对于同一品牌同一款茶的不同供应商之间的比对,相当有效。

国标普洱茶审评方法

按国标的审评方法,固然是正规的,官方的,但是,真正实战,还是需要二者互相结合,才能更精准的判断。

打个比方,最近黑鱼审评的不同供应商不同仓储的同一款“春海绿大树大2”,这个茶在2004年的《普洱茶年鉴》新版里才有,旧版没有。但是并不妨我们对它进行横向对比。

绿大树普洱茶

绿大树普洱茶

绿大树普洱茶

绿大树普洱茶

绿大树普洱茶

审评过程简单而又无聊。但是,从国标审评的结果来看,已经能分出高低。结论是:价格最高的,排第二,价格最低的果然也排最低,价格第二的排第一。

绿大树普洱茶

绿大树普洱茶

以上三款茶,后来又进行了一轮盲评,让别人把三个茶样分别装2袋,每袋3克,以日常冲泡的手法出6个茶汤。先是两两找对,找对之后再细品,结论跟国标审评一致。

但是盲品的难度更大,两两找对的过程中,相同的茶相同的汤,如果舌头麻一点,就很难品出三个茶之间或者两个汤之间的细微区别。

所以,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

1、老茶水深,谨慎下手;

2、审评是个好工具;

3、盲品才是日常买茶比对的主要手段;

4、别以经验论,经验经常会骗人;

5、通常,踩在别人已经填平的坑上走过,比较安全。

作者:黑鱼老师,图文来源:一山茶,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上一篇:樊绰《蛮书》茶记述辩
下一篇:双十一刚过,普洱茶市场行情几乎全线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