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的历史演进(三)「老包说茶」
2019-10-28 18:54:16   作者:包忠华    来源:新华国茶    浏览:

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1号、云茶香1号等无性系良种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在云南省普洱市种植面积最大,但近几年来一些无性系良种开始被淘汰。

茶树品种云抗10号

茶树品种云抗10号,云南文化工作室拍摄、提供。

云茶良种的优势与分类指导

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日照、降水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条件,成为世界茶树资源的基因库。目前云茶产区的茶树品种众多,有国家级良种、省级良种、地方级良种上百个。全国各地的良种引到云南茶区都能较好的适应生长,而云南的很多大乔茶良种引到长江以北地区很少能适应环境的。

如在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樱花谷和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徐家坝种植的乌龙茶,上世界九十年代几位台湾茶人从台湾和福建引入软枝乌龙茶等品种,在无量山、哀牢山海拔2000一一2600米的高海拔地区种植而获得成功。台湾的乌龙茶价格是参考种植海拔定价,海拔越高价格也就越高。受此影响才会有台湾人到云南的高山密林中开园种植。据说在云南高海拔山区种植的高山乌龙茶,呈然产量相对低,但品质很好,产品运到台湾、福建等乌龙茶传统产区颇受欢迎。同样的品种,种在云南因光照、降水、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内含物质更高,茶叶更耐泡。

目前国家级茶树良种有123个,其中云南大叶种乔木茶仅有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大种

(云南大叶种)6个品种入选。云南茶树品种多,但人选国家级茶树良种在主要产茶大省中最少,这主要是各州市的大叶种优质品种囊括在云南大叶种之中。

勐海大叶种原产于勐海县南糯山,特征: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为做普洱茶、绿茶、红茶的最佳原料。

勐库大叶种原产于双江县勐库镇,特征: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为做普洱茶、绿茶、红茶的最佳原料。

凤庆大叶种原产于凤庆县,特征:芽叶较肥壮,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儿茶素总量13.4%,咖啡碱3.2%,为做红茶、绿茶的最佳原料,以做滇红茶为主。云抗10号由省茶科所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无性系,特征:叶肉较后,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5%,茶多酚37.8%,儿茶素总量19.4%,咖啡碱5.8%,宜做绿茶、红茶。

云抗14号由省茶科所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无性系,特征:叶肉较后,叶质较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4.1%,茶多酚36.1%,儿茶素总量14.6%,咖啡碱4.5%,宜做绿茶、红茶。

茶树品种云抗10号,云南文化工作室拍摄、提供

茶树品种云抗10号,云南文化工作室拍摄、提供。

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1号、云茶香1号等无性系良种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在云南省普洱市种植面积最大,但近几年来一些无性系良种开始被淘汰。

云茶产区有些地方在品种推广方面缺乏战略性布局,同一块地在20年时间里换了多次品种,造成较大的浪费。很多茶农选择品种时只考虑产量高、方便采摘、卖相好,缺乏对茶树品质的综合考量和对产品结构变化的中长期判断。如近年来茶农追捧的“普景一号”、“大黄芽”等高产品种的大规模嫁接改造,有些品种的特点是产量高、好采摘、外相好看;弱点是芽口太大,不易加工,炒青炒不过心,茶气单薄,当这类品种产量一多,价格就必然下跌,形成不到十年时间就要再换品种。

近几年,在以发展普洱茶为主的茶山,新植或嫁接改造的多以使用冰岛长叶种、班章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勐海大叶种、邦东大叶种、景谷大白茶、景迈茶等地方良种多。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单纯的市场自发行为容易形成盲目性,一般茶农是难以准确判断未来趋势,这就需要主干部门、行业专业人士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云茶产业定位主要以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为主,应该对不同茶山进行结构性规划指导。如适于做普洱茶的地方建议引导推广发展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冰岛长叶种、班章大叶种、邦东大叶种、景迈茶等为主;适于做白茶的地方引导推广景谷大白茶、雪芽100、长叶白豪等品种为主;做绿茶、红茶的品种要求不高。

目前,全国茶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提倡新增茶叶种植面积,云茶产业要以“稳定面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为指导,在对老茶园提质改造过程中,如良种嫁接怎样选品种?台地茶改稀疏乔木留养怎么留?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需作好指导作用。

作者:包忠华,来源:新华国茶。本文由“新华国茶”授权爱普茶网ipucha.com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老包说茶 无量山 哀牢山 普洱茶 绿茶 红茶

上一篇:陈昌道「中国茶马连道30年·30人·30事」
下一篇:云茶的历史演进(四)「老包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