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茶坊制茶日记:商品与作品的平衡之道
2020-03-13 16:49:45   作者:沈伟   来源:重山茶坊    浏览:

作为商人,在做每一件事前,首要考虑的是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这样的逻辑是目前大多数常规品牌的做法,但要把每一款茶做到每一款都有代表性,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摸索和实践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

导读

以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古树茶,茶叶再好,逃离不了商品的属性,成本是商人考虑的首要法则,确保合理的成本制作一个可以售卖的商品,是商人的天性,但现实是,不计成本的追逐古树茶的稀缺价值似乎影响了整体普洱茶市场的趋势,也就是名气代表了价值,价格代表了名气,这种不对称的市场现状。我想除了是对于古树茶的推崇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消费者自身的实力,但理性的思维告诉我们,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一个玩茶的范围,也超出了一个商人的生意法则。我并不否定这样的需求,存在即合理的各取所需是市场的常态,也是对古树茶品质的直接判定,也正因为这样,越稀缺的古树茶只能在小圈子范围分享,而不可能成为大众饮品的前提下,才是合理存在。所以,认可古树茶中稀缺价值的存在合理,同样也认可发烧友对于古树茶的极致追求,毕竟利益最大化也是商业法则。

角色的不同,自然思考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同,在制茶时,我是个茶人,在卖茶时,我是个商人,作为当下大多数的茶人,基本都要身兼数职,是制茶工,也是茶艺师,还是销售员,甚至有时还是搬运工,各项技能集于一身。以一个制茶人的角度来看古树茶,一般期望的是将每个产区的纯正古树茶品质呈现出现,得到茶友的认可,而对于古树茶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品质,每一个茶人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统一的价值判断,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不管从生意角度,还是从制茶角度,如何平衡古树茶的商品价值和产品品质,就成了茶人专业能力的综合衡量。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

无趣的做茶不是我的本意

现实中,需求的差异分化,带来了错位的信息差和价格差,这是普洱茶圈子文化中价值观认知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喝茶有自己喜好和心得的人往往因为共同的价值认可而聚集在一起,有着共同的话题,形成了固定的茶友圈。

我在写《一个产品经理的理想与现实》时,就表明了,重山茶茶坊并不能做到满足绝大多数的市场需求,因为精力有限,只能在有限的产品结构中,表现出我要做的茶的个性和品质,所以,才有了为玩茶而玩茶的制茶理念。在对玩茶理念的文章中,我阐述了挖掘单一茶地的古树茶个性和玩拼配山头古树的构想,这是我在古树茶品饮价值和商品价值上做出的平衡,直接的说,是为茫然的且喜爱着古树茶的茶友们,制作简单且直接凸显一个产区风格的产品,再从每一款拼配中找到自己玩茶的乐趣,建立每个产品的独立差异性。这便是对这个理念的自我解读,也是重山茶坊茶友圈形成的基本价值观。

而作为商人,在做每一件事前,首要考虑的是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这样的逻辑是目前大多数常规品牌的做法,但要把每一款茶做到每一款都有代表性,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摸索和实践,这恰恰又是典型的匠人思维,因为有意思。

当然,如果只是几个朋友之间的爱好分享,毫无条件的去做一款大家都想要的茶,这是很值得去做的事情,也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只要自己上山寻找合适的产区和原料,制作出来给朋友分享就好,但要制作一个有特点、有差异的产品,让每一款茶都成为合格的商品,自然就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让商品与作品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状态,以至于,在我的微信朋友里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我介绍每一款产品时,一般不介绍产区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些百度上都有,可以自己去查,不用我废话,但我会分享我为什么做这个茶,以及在做这个茶的过程中,是如何把握它的品质和品饮感受,这么做的目地,是期望所做出的每一款茶的特征是你刚好想要的感觉,如果幸运的,让我撞到了,那你就是我的茶友,如果没有,把这些分享出来给有求知欲望的人,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

多一点时间,总能磨出好的作品

我即做纯料,更喜欢玩拼配,因为这是最直接体现玩茶水平的地方,我一直和茶友强调一个观点,每一个产区的茶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纯料便是如此,现实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老班章,冰岛,薄荷塘,曼松皆是如此,茶气的强劲,自然就会缺乏一些喜欢香韵和细腻茶汤所带来的感受,也因为这样,才形成了各自产区自己的风格。笼统的说,追逐于纯料也好,拼配也罢,纯属于个人喜好,没有孰好孰坏,基于如此,我做了反向思考,以产品的风格来决定产区和价值,再权衡品饮中的感受,来判定制作的必要性,直接了当的说,香扬韵长的茶很受大多数人的喜爱,而一些产区的古树茶的确表现出了这样的特征,比如曼糯,冰岛等,直接做这个产区的古树茶是简单有效的做法,而通过拼配把香扬韵长的特征发挥到极致,怎么把这个风格玩到极致,就是玩茶的境界。

但现实是,每一座茶山,每一个寨子,每一个时节,每一类树种的鲜叶,可以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比如生茶,熟茶,红茶,白茶,甚至黄片等等,而在制茶过程中,鲜叶,杀青,揉捻,压制,封装,每一个环节都会成为影响品质和感官感受的因素。喝茶的人和做茶的人不同,喝茶的人不用懂的太专业,把喝茶的人搞的很迷糊不是我想做的事,更违反了我想要达到的目地,而做茶的人,才需要足够专业,但脱离了喝茶的感受,往往带来的是彼此的不爽,这是两者之间的悲哀。所以,把每一款茶做到大家都满意,在平衡中比较每一款茶的品饮价值,从中做出取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试验和细节上的差异对比,特别是工艺的环节,要保证品质的稳定性,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做细节调整,以求达到最终产品形态的呈现。而让每一个作品达到完整的肯定,则需要五年乃至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沉淀出优越的品质,毕竟一个经典的茶,一个完善的工艺,是需要时间去证明的,跟提一个创新的概念没有关联。

我始终相信,茶叶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才是一个好的作品,这样做茶的节奏和频率,现实是无法实现足够丰富和体量的产品,从自身量力而行的角度考虑,有限的产量和产品,只能够满足有限范围的茶友分享,自然形成了固定的茶友圈,所以,在和重山茶坊的每一个茶友在交流产品心得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对于产品的一些建议,甚至自己的想法,这在产品改进上,是很好的创新,也是一个不错的氛围。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

把重山茶坊的理念写成文章,是在做茶过程中的总结和思考,茶友们看,可以更多的了解重山茶坊每一个产品的基础思维,给自己看,检验自己是否按自己所说的每一个思路去执行的行为准则。

作者:沈伟,图文来源:重山茶坊,经授权爱普茶网首发转载。

热词搜索: 重山茶坊 制茶 茶品 茶商

上一篇:业界黑幕:求证南方普洱茶消费者
下一篇:普洱茶人的案头标配,你入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