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曼林寻茶记
2020-03-18 00:14:51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心有所念,终有回响。经由益木堂主王子富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在2015年的11月下旬得以到访曼林,至此之后,每年春季前往古六大茶山访茶,曼林都是必定前往寻茶的去处。

曼林寻茶记

千里之外的云南,最是叫人念想,想念那里的蓝天白云,想念那里青山绿水,最最叫人惦念的仍然是藏诸深山的古树茶。老友的邀约不期而至,总是叫人满心欢喜。年年春天,携同一众爱茶友人,不远千里奔赴彩云之南的西双版纳州,深入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古茶山寻源问茶。

西双版纳州的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分为江内六大茶山与江外六大茶山。江内六大茶山业内习惯上称之为古六大茶山,独独只有一个攸乐山,也唤作基诺山,归属于今景洪市管辖。另外的五座古茶山,全部都隶属于勐腊县的管辖。其中曼洒山、易武山统归今易武辖区,而今都算作是易武茶山。另外四座古茶山,包括莽枝山、革登山、倚邦山与蛮砖山,都归于今象明乡辖区之内。

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尹继善、靖道谟编纂的《云南通志》记载:“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较胜。”依此而言,古六大茶山真真是实至名归了。

从西双版纳州首府所在地景洪市驱车出发,经213国道过攸乐山至勐仑,出勐仑后沿着联接象明彝族乡和勐仑镇的象仑公路可直达象明乡。

岁月变迁,山河依旧,行政区划却时有调整。今时的蛮砖古茶山分属于象明彝族乡曼庄村委会、曼林村委会的管辖,它们统属于文化地理意义上的蛮砖古茶山。伴随今时今日普洱名山古树茶小产区的勃兴,蛮砖茶山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裂变,就如同位于高山上的曼林,相识已久的茶农并不认同曼林属于蛮砖古茶山,掷地有声的宣称:“曼林就是曼林!”倘若借用艺术的方法对古树茶的风格进行划分,曼庄茶的整体风格偏向于阳刚型,而曼林茶的整体风格更近阴柔型,浓烈也好,柔美也罢,究其内质都是尚好的名山古树茶。

典籍的记载,悄悄将曼林的名字镌刻在了心上,友人的宝爱,则显于眉目言语之间。多年前,就曾收到两位专事普洱茶生意的韩国友人亲手做的2007年曼林古树春茶,一开始并未放在心上,甚至许久都不曾动过念头去打开喝一下,直到前几年,无意间打开,才只喝了一口,当下顿时觉得懊恼不已,我这是错过了多好的一款茶啊!由此,对曼林丛生向往之意,可惜的是,早几年前,每每都与曼林古树茶有缘无份,眼见从象仑公路通向曼林高山崎岖坎坷的土路,再低头看看我们自己驱乘的商务茶,唯有望山兴叹,一次次擦肩而过,始终未曾得以亲眼目睹曼林古树茶的真容。

心有所念,终有回响。经由益木堂主王子富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在2015年的11月下旬得以到访曼林,至此之后,每年春季前往古六大茶山访茶,曼林都是必定前往寻茶的去处。

又是一年春来到,夜宿象明彝族乡的客栈,晨起早早的用罢早餐,即将要出发的前夕,开车的解伟涛注意到驾乘的现代越野车轮胎报警,于是调转车头先往象明街上的修理厂检测,还好并无大碍,再次驱车上路。

导航显示从象明街到曼林高山上的目的地将近28公里,时间却要1个小时左右,行走云南古茶山,这已经算是非常有效率了。从象明街出来向曼赛方向行驶十多公里,左转上曼林的路口,一辆正在施工修路的挖掘机挡住了去路。同车的李换霞下车去询问,一个套着工装马甲的年轻人回复说:“要一个小时之后才放行!”开车的解伟涛下车去同一位年长的施工人员商量了好一会儿,或许是看到我们来自外地,到这里实在是不太容易,终于点头答应放我们过去。挖掘机让开半幅道路,越野车左侧紧贴着挖掘机,右侧的轮胎压着路肩勉强挤了过去。这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曲折迂回的山路,道路逼仄狭窄,需要不断的鸣笛示警,提醒对面驶来的车辆。从山脚到山顶,一直都在茂密的橡胶林中穿梭,这是爱茶人向来忧心的地方,总觉得早晚有一天,这漫山遍野都会被橡胶林覆盖。还好一位当地的朋友讲:“海拔超过800米,橡胶树就不怎么出胶了,也就没人愿意去种了。”闻听此言,让人心下暗暗松了一口气。茶人眼中最宝爱的自然是古茶树,而在这巍峨的高山上,橡胶亦是当地人所仰仗的衣食所在。民以食为天,作为来去匆匆的过客,我们无权指摘当地人的选择,毕竟他们要在这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下去。

绿树成荫的山路上,地面有些潮湿,伴随着海拨高度上升,窗外山谷间雾气缭绕,许婧不断的赞叹:“太美了!”真正云海特别美的时候,却是在秋季。去年秋天来曼林寻访谷花茶,车辆扺近曼林的高山之颠,远处的云海浮现,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真正是美轮美奂,同行的大姐杨晓曼,将这美景尽都收入相机。

车到一个岔路口,停车向过往路人询问得知:“左行是曼林,右行是高山。”时间尚早,我们便开车到高山村闲逛,正值茶季,村里少有年轻人在家,只有孩子们三五成群游戏玩耍。向孩子们询问家长的去处,孩子们回答:“去茶园釆茶了。”然后就去一边接着玩儿去了。

从高处俯瞰整个高山树,象是一个扶贫村,大多数村民的房屋建筑修造的都一样。门口贴的对联都一样,上联“坚定信念跟党走。”下联“脱贫致富奔小康。”横批“精准扶贫。”门口贴的扶贫明白卡也印证了我们的猜想。仔细一看,其中一条引人注意:种茶树13亩,产量30公斤。这很有可能是新栽的小茶树,尚未进入正式的盛产期,只是少少的试釆一点点的收获。

继续前往相熟的茶农家里,正好遇上有人上山找他定茶,手里提着礼物,怀里还抱着一瓶茅台酒。喝茶的时候聊起此事,相熟的茶农笑着说:“这个茅台酒喝不惯,还没有我自己烤的苞谷酒好喝。”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与茶农大哥闲话家常,获知他们夫妻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嫁到了昭通,二女儿在勐腊上班,今年五月份小儿子也要大学毕业了。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背后的甘苦,只有为人父母者才知道。

四年前来曼林寻茶,曾经见到一棵大茶树,为他处所罕有,此后三年间却再未见到过。于是将之前拍的照片拿给他看,他说:“不知道这棵树还在不在,这几年好几棵大茶树都死掉了。”这让我心下为之一惊,虽然这么多年来了,也却曾目睹古茶树的腐朽衰亡,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它生命之树长青。”茶农大哥打过电话之后对我说:“树还在!”这让我心下松了口气。

当我们提出让他坐我们的车带我们去看大茶树的时候,他摆摆手说:“不用,走路很近。”于是我们一行跟在他身后一同前往,穿过街道对过茶农家的院庭,从小路一路步行往下走,十多分钟之后,大茶树再次出现我们的面前。看到这隔了整整三年,近在咫尺却遍寻不见的古茶树,让人心生感慨。于是拉着大家一起,与大茶树合影留念。茶农大哥说:“今年头春,这棵大茶树上的鲜叶,卖到了400元一公斤,整棵树上采下的鲜叶,笼共就做了不到一公斤干毛茶。”大茶树的旁边,还有两棵茶树,树干已经中空,眼见已经进入暮年了,徒让人多了一份惋惜之情。

茶农大哥院子里的一棵树上吊着一个铁丝编的笼子,里面豢养着一棕胸竹鸡,垂眉耷拉眼昏昏欲睡的模样,一只蜘蛛落在了笼子上,竹鸡瞬间伸出尖尖的喙将其啄食,然后犹觉不足的歪着脑袋向笼子上寻找猎物。“就像家鸡一样好养,我已经养了五六年了,可以活十多年呢!”茶农大哥介绍说这竹鸡神奇的地方在于可以预知天气变化:“头天好好的晴天,竹鸡一叫,第二天肯定下雨。”这倒是十分有趣,相当于自家有了个宠物天气预报员。

最近三年,每年春天到访曼林,习惯性去茶园走上一走。春意在枝头,鲜叶竞萌发。曼林高山的茶园总计有四千亩之多,其中有两千多亩的茶园分至农户,100多户人家的曼林,每户平均有20多亩茶园。余下的茶园分布在国有林里:“地是国家的,茶釆了归茶农。”曼林古茶园,随处可见围径在50公分以上的大茶树。抽样测量,大多数属于大叶种、特大叶种,新梢芽叶肥壮,模样看上去煞是喜人。

今年的曼林头春茶季已近尾声了,茶农大哥的爱人说:“前期下雨,气温高,茶树一下子都发了,二十多个人一起去釆都釆不赢。”采茶的小工都是从山下的傣寨请来的,按天结算工钱,130元到160元一天,算上吃住,一天下来都合到200多元了。这一笔经济帐,茶农算得清清楚楚。

在茶园里碰上有人釆茶,闲谈得知,上了年纪的大姐,自称是我们相熟茶农的姐姐。象明的四座古茶山,地域面积广阔,现代通讯条件的改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每天象明五个村委会的支书通一下电话,当天茶叶的行情就清清楚。”茶农大哥这样告诉我。

傍晚时分,茶农大嫂生火烧柴,准备开始炒茶。我注意到有两口炒锅,一盘灶烧煤气,另一盘灶烧柴。茶农大哥说:“烧煤气的灶是政府挨家挨户推广,我们自己还是习惯烧柴,春茶一季我家就二百多公斤毛茶,也烧不了多少柴。”

大嫂烧柴,大哥炒茶,夫妇两人配合默契。大哥笑着说:“烧火的是师傅,炒茶的是徒弟。”刷锅、试温、入锅、炒茶,都是大哥一力完成。不时传话大嫂:“加火”、“撤火”,手脚麻利的大嫂送柴入灶、抽柴出灶,一送一抽之间,温度调节恰到好处。

曼林的茶向来受到广东消费者的青睐,今年就有个老板来收了两三吨干毛茶。本地勐海一家茶厂坐地设下初制所,每年的量在五六吨。只是大哥似乎不太喜欢他们的炒茶方法:“炒的太生了嘛!茶跟水果一样,都是熟了才好吃!”

茶炒好了以后出锅,薄摊在竹匾上摊晾,不时用双手将其抖散开来,助其快速散热,十多分钟之后开始手工揉捻,团揉、抖散、理条,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我们茶农做个茶不容易啊!”大哥感叹到。

一天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恍惚间觉得,这连续三年来春天访茶曼林的情形如同就在昨天,只是转眼就又是一年过去了。

忆起四年前的秋天,相约益木堂主王子富先生一起入山访茶。王堂主亲自上手泡茶,一圈儿人团团围坐,静享清福。柴火烧开的水,尚且带着烟火气息,让人觉得熟悉又亲切。

沸水冲瀹之下的曼林古树茶,轻手泡快速出汤,淡绿透黄的茶汤,晶莹透亮;香气幽幽散发出来,沁人心脾;滋味入口清凉,有一种清爽的甜感,微微带涩,回甘隽永,唇齿留香。

品饮曼林古树普洱茶,总有一种强烈的气息,一如云南这苍茫巍峨的高山带来的雄浑野性之美,而这就是普洱古树茶独具的山野气韵。

我们置身这苍茫大地雨林深处的古茶山上,山风拂过带来丝丝清凉。举目望向远方,一轮日西沉,美好的一天又要过去了。

年复一年,行走茶山,亲近自然,品味古茶。早晚迎接日出日落,夜晚邀陪疏星淡月。在这有缺憾的世间寻找刹那的完美,在这难以成就的人生中寻找点滴的收获。这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马哲峰老师简介:云南西双版纳益木堂茶仓高级顾问,湖南安化连心岭茶业公司高级顾问,广西梧州市广生祥六堡茶有限公司顾问,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作者:马哲峰,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热词搜索: 马哲峰 曼林 寻茶记

上一篇:马哲峰:蛮砖正山寻茶记
下一篇:马哲峰:易武寻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