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云南紧茶,你认识它吗?
2021-08-21 00:34:13   作者:马哲峰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这个名称已经经历百年历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涵,在历史长河中潜行,或许可以从这篇短文中看见它粼粼的身影,记录着普洱茶独特的流变过程。

云南普洱茶

本文节选自

云南紧茶的溯源与流变

作者|马哲峰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普洱茶的形态可谓多种多样,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大小不一的饼茶,方便携带的小沱茶、龙珠茶,还有方方正正的砖茶,它们从散茶制成,都需要经过一个紧压的过程。但是,历史上“云南紧茶”却往往被限定于两种形态,一种是心脏形,也被称为蘑菇形,另一种是砖形。它最为重要的作用莫过于销往西藏地区,成为雪域高原重要的保健饮品。

这个名称已经经历百年历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涵,在历史长河中潜行,或许可以从这篇短文中看见它粼粼的身影,记录着普洱茶独特的流变过程。

茶,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小小的一团紧茶的背后,是人与家国命运的写照。

政治和经济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清政府将西藏纳入大一统的政权管辖之下,滇藏之间的茶贸易逐渐兴旺起来。清季,滇茶销藏的贸易,逐步从两地相邻的丽江、鹤庆转移到了滇南的思茅。“粗者造成团,售于古宗,本年(光绪二十九年)销口甚利,所来(思茅)之马夫大班者较往年众多,年终时聚积一班,计马两千余匹,从未见此。”

自从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设普洱府,并设总茶店于思茅。其地即成为滇南茶的加工与贸易中心。来自倚邦、易武、攸乐等茶山的茶汇集于此,由此聚拢了众多的茶号,雇佣大量的女工拣选茶叶,男工则事压制各色茶品。原料收购、加工技术、茶品贸易都汇聚于思茅,最为保守的论断,也应当承认,紧茶的雏形已然诞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旧日土司的领地不复为藩篱之所在。嗅到先机的茶号,投身于佛海设灶揉制紧茶的事业。散茶、揉制好的紧茶运回思茅,继续沿着继往的线路源源不断地运入藏区。“民国”十年以后,经由缅甸、印度进藏的新茶路的开辟,将佛海紧茶销藏事业推向了辉煌的时代。牛马驮远、火车运输、轮船运输,古老的运输方式与现代化运输方式相结合,助力滇藏销藏的事业。这个时期,佛海成就最大的属于来自思茅恒盛公、腾冲洪记等私营茶商。亦如姚荷生《水摆夷风土记》所赞:“佛海,已然成了茶的都市。”藏销紧茶,引来滇西下关茶商的效仿,茂恒派人前往佛海,而永昌祥则派人前往思茅学习紧茶的揉制。佛海的恒盛公、下关的茂恒更是将分号开设到了西藏的首府拉萨。从思茅到佛海再到下关,私营茶号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于滇茶销藏事业居功甚伟。

云南普洱茶

1986年10月赠送十世班禅礼茶(局部)

“民国”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国营中茶公司也将自己的事业拓展到云南销藏紧茶的领域。先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开办佛海实验茶厂,又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下关合资建设康藏茶厂。国营厂的加入,为滇茶藏销事业增添了不一样的亮色。也正是曾经创建佛海实验茶厂的李拂一先生、范和钧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民国”时期珍贵的茶业文献,使得我们今时还可一窥那时的风貌。

建国之后,经历了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至1984年计划经济时期,下关茶厂、勐海茶厂等国营厂承担起滇茶销藏的重任。尤以下关茶厂为最。历史的车轮从未停下脚步,紧茶再度从形态、工艺、品质特征上不断演进。

1952年、1958年、1959年、1963年、1964年、1966年,下关茶厂试制、实验生产砖形紧茶,并多次派人到藏区征求消费者的意见,最终到1967年经中茶总公司批准,才将心脏形态的紧茶如愿换作长方形的小砖块形。但到1986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赞视察下关茶厂,复又恢复心脏形态紧茶的生产。这不由让人费解,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藏人对心脏形的紧茶如此钟爱?穿越时空,从清朝的思茅、“民国”的佛海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下关,藏销紧茶始终保持这种形态。早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康藏茶厂时期,就为这种心脏形态的茶申请注册了宝焰商标。这个商标的形态和茶的形态是如此的神似,或许承载了藏人独特的信仰,成为情感的寄托。

1959年下关紧茶的发酵工艺改为蒸汽发酵,这种发酵技术为下关茶厂七十年代研制成功普洱茶发酵技术打下了基础。仅以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来看,紧茶在发酵工艺环节至少经历了四次变迁。清季思茅的紧茶,是如绿茶般未发酵还是开启了“民国”时期佛海紧茶发酵的先河?“民国”时期的佛海紧茶有明确记载的发酵工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五十年代蒸汽发酵取代了传统的冷发酵技术。七十年代诞生的普洱熟茶渥堆再度取代了蒸汽发酵。如今的紧茶,则既有生茶型的,又有熟茶型的,已经舍弃自己旧有的特色,转而投入普洱茶的怀抱。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时间能够给予我们最公正的答案。

云南普洱茶

就云南紧茶的产品特征来看,不同时期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明季,它脱胎于蒸而成团的普茶。清季,它颇具包容性,收纳了普洱茶中的粗茶,也容纳了其他的团茶。“民国”,它名动天下,与普洱茶(圆茶)分庭抗礼。新中国成立之初,改换面貌成为蒸汽发酵茶。它孕育了七十年代下关普洱熟茶。今天,又以生、熟普洱茶的面貌示人。

究竟云南紧茶会走向何方?给每个喜爱紧茶的人,都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云南普洱茶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作者:马哲峰,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云南茶 云南普洱茶 马哲峰

上一篇:石昆牧:品鉴云南古树白茶之美
下一篇:请上帝喝茶工作室方法论:定位升级下的茶企核心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