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片树叶,何以要上升到美学层面?
2020-09-05 15:28:12   作者:蔡镇楚   来源:茶周刊    浏览:

美学,本属哲学,过于高大上;2014年5月,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美学著述——《茶美学》,别开生面地在福建人民出版社面世后,许多人问我:茶是一片树叶,何以要上升到美学层面?

蔡镇楚

茶与美学

美学,本属哲学,过于高大上;2014年5月,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美学著述——《茶美学》,别开生面地在福建人民出版社面世后,许多人问我:茶是一片树叶,何以要上升到美学层面?

1

茶之美,是天地的赐予,是历代茶人的憧憬。大诗人苏轼早就赞叹过“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是佳人,是美的荟萃。

一、茶之为美,在于民生之真。中国老百姓叫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二、茶之为美,在于自然之美。茶园叠嶂,云雾缭绕,郁郁葱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与当今工业化、城镇化的景观形成鲜明对照。

三、茶之为美,在于绿色生命之饮。人类健康之饮,当工业化的碳酸饮料充斥市场,危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之际,茶之为饮,男人更健康,女人更漂亮,乃是人类健康之饮,是二十一世纪无酒精健康饮料之冠。

四、茶之为美,在于茶人之美。其茶农是茶之根,茶工是茶之体,茶商是茶之媒,茶业是民生企业,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常青企业,所以茶人之美,必须在于真善美,在于仁义礼智信。

五、茶之为美,在于人格之美。《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茶人是君子之交,注重人品,注重德操。当今之世,物欲横流,金钱崇拜,茶人要特别注重人格至尊,不造假,不欺诈,守诚信,重民生。

六、茶之为美,在于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用两个篆体汉字“茶”“和”,显示出一个重大原理:中国茶,能够化一片绿叶为神奇,融一杯清茶入禅心,天地人三才,儒道释三教、真善美三境、阴阳五行学说、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尽在其中矣。这就是茶的魅力,这就是茶的美学内涵。

茶与美学

2

“茶禅一味”,就是以茶参禅的思想境界。一是陆羽《茶经》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先有茶,而后才有禅宗。饮茶之风,最先兴起于禅门茶寮僧侣饮茶驱除睡魔之习:禅门的饮茶之风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贡献极大,但是不可数典忘祖。二是元代诗人王旭有诗云:“方丈茶香真饵物,钓来何止一书生。”茶禅论的形成,是文人以茶参禅的产物,也是禅门释家和文人骚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三是茶禅一味,在于“悟”,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茶在饮,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可参禅,茶禅一味所寄托的正是一种恬淡清净的茶禅境界,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

佛教界的人们,常常将“茶禅一味”说成“禅茶一味”,是乃一种误解。词序之异,谬以千里。第一,他们将茶禅误解为禅茶,曲解了茶禅,又将“一味”理解成“一个味道”。其实不然。“一味”是纯一、专一,无兼味、无杂念的意思。茶禅一味,就是人们以茶参禅、以禅修心,必须纯一专注,无杂念,心无旁骛,才能达到无兼味的茶禅境界,即夹山和尚所说的“夹山境地”。第二,“茶禅一味”属于一种学说,即“茶禅论”,与“诗禅论”相呼应;第三,“茶禅一味”,是北宋圆悟克勤大师的一个偈语,源于他的《碧岩录》,流传于日本,佛教界的赵朴老等都坚持“茶禅一味”之旨,而“禅茶一味”只是佛教僧徒的一种口耳相传;第四,禅茶,只是一种茶类而已,属于寺院茶、和尚茶、居士茶,是佛教禅院僧徒们之茶饮而已,而非文化范畴。

茶与美学

3

茶业,属于民生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茶文化产业。茶业的市场化,要不要坚持茶的美学精神?茶的美学精神是什么?

第一,绿色生态之美。

茶是南方嘉木之英,一是茶是天地人合一的产物。茶叶生长最讲究自然生态环境之美,沾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而成为天地自然之中唯一可比灵芝的灵物、灵芽、灵草、灵叶。茶园,是最美丽的,是自然美的荟萃之地。二是茶得天道、地道、人道而成就中国茶道。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庄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同体。以此为道,则有天道、地道、人道。《易·系辞下》有所谓天、地、人“三才”者,则为天道、地道、人道,三位一体,构成了茶美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三是茶之为物,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是天、地、人“三才”的艺术杰作。

第二,君子人格之美。

茶与人的关系之密切,一则茶字之形,是人在草木之中;二则茶人之间强调茶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三是以人为主体,古人则以有托的饮茶盖杯为“三才杯”:杯盖以为“天”,杯托以为“地”,杯身以为“人”。这正说明天大、地大、人更大的一种哲学思考。如品茶,多习惯于把杯子、杯盖、杯托一起端着,这种品茶方法叫做天、地、人“三才合一”;如果把杯盖、杯托放在桌子上,仅端起杯子品茶,则突出一个“人”而置天地于不顾,称之为“惟我独尊”。四则茶以清苦为美,品茶如品人生。清者,明也,净也,洁也,纯也。苦者,味也,良也,甘也,美也。品茶品味品人生,前人多以茶比喻“先苦后甜”的人生哲学意蕴,《茶经》卷五论及茶性云:“啜苦咽甘,茶也。”茶的本性,在于“啜苦咽甘”。所以,茶“以清苦为美”。乾隆皇帝题诗《味甘书屋口号》有“即景应知苦作甘”句,自注云:“茶之美,以苦也。”茶以苦为美,先苦而后甘甜,乃是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第三,廉介俭德之美。

当今之世,面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人们在提倡“以茶养廉”。

茶与美学

茶何以养廉?

(1)这是茶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茶之为义,乃是人在草木之中,高度概括了茶与人的关系,人类的生存法则,就如茶一样,必须恪守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故陆羽《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之人,是指具有崇高的操行和节俭的美德的人士。茶叶因天地之气而生,得日月之光而长,为精行俭德之人而饮,此乃天道、地道与人道之完美结合。古往今来,中国人忌恨贪官,期盼清官,清官如茶水,清澈无瑕。湖南嘉禾县有珠泉,茶亭刻有清朝知县达麟一幅对联:“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珠泉涌月之美,泉水冲茶之香,与官吏勇于自我反省的清廉形象相照映,是乃精行俭德之人也。

(2)这是茶的魅力及其养生保健功能而生发的。比较而言,茶与酒,酒能醉人,茶可醒人。醉酒者,往往胡作非为;醒茶者,多能理智地待人处事。早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就开始节酒,以茶代酒之习风行于世。茶有茶寿,即108岁。茶之可以养廉,是因为与金钱、财富比较起来,生命之宝贵、寿命之长短,才是第一位的。唯有身体健康,生命之树常青,才是人类共同的终极追求。贪腐何为?财富何益?不如吃茶去,与茶同乐,与茶同寿。

(3)这是中华茶道四谛所决定的。中华茶道以“廉美和敬”为四谛即四字真诀,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茶养廉,以和为美,以孝敬为上,以清廉为美,以贪腐为耻,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廉,作为四谛之首,显示出中国先贤对茶道四谛文化内涵的严格要求和人格把握。廉者,廉洁也,清廉也,不贪污、不腐败也。这是对茶人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也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基本准则。比较日本茶道四谛之“和敬清寂”,中华茶道的整体宗尚要更完美得多,要更富有社会现实意义。

(4)这是中国先贤崇尚君子人格之美的必然结果。西方神话,上帝造人,为一男一女,突出人类的繁衍生息;而中国神话,女娲以泥土和草絙造人,以君子与小人区分之,突出君子人格之美。故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茶是君子,是清友,清苦居士,以茶比喻君子人格之美,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

(5)这是前贤以茶养廉的优秀传统所致。自从禹贡以降,各地向朝廷敬献茶叶,以茶代酒之风则盛行于历朝历代,最为风行的是魏晋六朝时期。桓温为扬州牧,廉政俭朴,每有宴饮,唯下七樽,而后以茶果为食。他出生之际,大将军温峤曾预言他“有奇骨,真英物”。陆纳任吴兴太守,以茶代酒,凡酒宴必纠。一次卫将军谢安来到吴兴,陆纳原本只准茶果接待。其侄儿陆俶生怕怠慢卫将军,私自呈上一桌美酒佳肴。待谢安走后,陆纳以“玷污我素业”败坏家风之由,杖责侄儿四十大板。宋朝崇雅黜俗,文人士大夫自觉节酒,以茶代酒成为社会风尚,故有“俗人饮酒,雅士品茶”之说。

第四,阴阳刚柔之美。

中华茶文化建立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之上,符合中国古典美学的两大审美范畴: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与酒相比较,茶属于阴性,具有阴柔之美,所以苏轼说:“从来佳茗似佳人。”但是,茶不光是佳人、灵芽、瑞草之英,亦是锋芒毕露的“旗枪”,苏轼《叶嘉传》,杨维桢《清苦先生传》、支中夫《茶苦居士传》等赋予茶以筋骨、气度、人格之尊,如同刚毅不阿的男子汉,使茶的审美属性又具有阳刚之美。特别是被誉为“世界茶王”的安化千两茶,从压制工艺、制作过程、形态特征和千锤百炼、日晒夜露的磨练打造,粗犷豪壮,大气磅礴,是男人力量的展示,铸就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茶王。我之所以要写《世界茶王》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一些人误以为是在张扬湖南黑茶,其实主要在于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为“万里茶道申遗”奠定茶文化基础,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国家意志与民族文化精神。

茶与美学

4

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灵魂。

茶以真为本,茶人以善为心,天地人以美为韵。无论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各行各业,还是市场经济,首先要学会做人,人有人格,人有德行,为了赚钱,不讲人格,不讲道德,不讲仁义礼智信,只能害人害己害社会。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有则寓言:两个人赶夜路,前者只管赶路,丢下后者。后面的人干脆坐下来不走了。前者返回来问他,他回答说:“走得太快,灵魂丢在后面,赶不上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脚步走得太快,也把灵魂丢在后面了。如今的读书危机、教育危机、道德危机,引发出的社会危机,同样危及茶界。沉渣泛起,乱象丛生。丧失灵魂的民族是悲哀的,丧失了文化精神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呼吁回归自然,回归民生,回归传统文化,就是要找回丢失的灵魂,重塑中华茶人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就是茶文化传播的责任,也是笔者撰写《茶美学》的初衷。

火的发现,使人类得以生存;茶的发现,使人类得以文明。感恩中华茶祖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这片改变世界的茶叶;感恩茶圣陆羽,以第一部《茶经》而开创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新纪元。中国是茶叶王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堪比黄金,欧阳修说“金可得而茶不可得”。以茶牟利,无可非议,但茶人作为茶叶王国的天之骄子,要有民生之策,要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意。当今的中华茶文化传播,必须走正道,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为主旨,以中华茶业的伟大复兴为目标,脚踏实地,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华茶祖茶圣的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蔡镇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曾受教于钱钟书先生,唐宋诗词专家,诗话学专家,被誉为“中国诗话第一人”,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茶文化首席专家,中华茶祖神农文化的奠基人,中韩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作者:蔡镇楚,图文来源:茶周刊,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茶与美学 茶叶美学 茶美学 美学

上一篇:普洱杂志:斗室且宽坐,小饮清凉
下一篇:普洱杂志:茶会、雅集之现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