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塘房,石头上的村庄
2021-03-19 13:47:22   作者:许文舟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顺下线”是顺宁(现云南凤庆县)到下关的一条茶马古道,1913年之前,顺宁、普洱等地所产之茶皆由此道销往康藏,中原到顺宁等地的官员与商人,都得走此道,所以茶马古道“顺下线”既

普洱杂志

“顺下线”是顺宁(现云南凤庆县)到下关的一条茶马古道,1913年之前,顺宁、普洱等地所产之茶皆由此道销往康藏,中原到顺宁等地的官员与商人,都得走此道,所以茶马古道“顺下线”既是官道,也是商道。

不论是从中原到顺宁,还是从顺宁出关,塘房是重要的一站,除了可供饮马喂食,还是一个小小的交易场,以物易物,或等价交换,都会在这里进行,规模不大,可也有三百多年历史。

塘房的重要还在于,它是“顺下线”上一个独特的小村庄。商客从下关到顺宁,都会在塘房歇下,因为过了此村,就是蛮蛮苍苍的原始森林,不仅有经常闹匪患的黑山门关隘,还有澜沧江岸危机四伏的小道。

塘房人热情好客,每每遇上不能再继续翻越黑山门的客商,都会让客人吃好住好;如果客商有事要连夜过黑山门,他们就会组织村里的青壮劳力,把客商送出黑山门。

茶马古道穿村而过,因此塘房便遗留着茶的清香。这里上了年纪的男人都是泡制“百抖茶”的好手,较为出名的还有青石板烤茶。好像不喝淡几泡茶就过不好一天,每天清晨的早餐,没有烹煎炸炒的美食,只有香味随风的一泡茶,告诉路人,塘房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村里随处可见的拴马桩还在,石头打制的拴马桩自己把自己拴到了塘房村的历史中。小孩子把玩的马掌,显然是踏破长路的那种,薄到纸厚的份上。闲置不用的马驮、马鞍大多被当垃圾处理掉了,只有少数人家的阁楼的一角,还会有这些老物件。除此之外,长达三百多年过往的大马帮留给塘房的,恐怕只有几个老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故事了。

“顺下线”凤城到鲁史段的茶马古道在20世纪80年代前仍然马来人往,尽管已没有从下关前往凤庆县城的客商马队,但沿途村落自发组织的马帮,始终承担着乡亲们衣食住行的一切运输。

记得我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还都是背着行李走此道进城的,父亲送我到塘房,就把我交给塘房一个经常进城贩卖山货的亲戚,到城时,薄薄的被褥因大量渗进汗水无法垫盖。20世纪80年代末,这条茶马古道随着凤鲁公路的通车才渐渐变得荒芜起来。

应该说古道保存最完整的是塘房到黑山门4公里的这一段。马蹄印在石头上,成为斟风酌雨的杯盏,白天盛金子的阳光,夜里装一弯如银的月亮。因为是石头铺设,疯狂的野草也无法擦掉这一路的痕迹,反倒是时间越久,越呈现出古道的光彩来。

青石板是滇西凤庆县塘房村人的全部。吃着的水经过松树挖成的水槽引来,须盛在青石板镶成的水缸里装上三五日才能饮用。塘房村的老人陶荣国说,青石板装的水除异味,装三个月也能饮用,而且经过青石板水缸装过的水,有种甜味。塘房村不缺木柴,但喝水是不需要烧开的,甚至还有人做过实验,青石板水缸装过的水,能治食欲不振肠胃病等。真伪无法考证,但一看到那些跑累了的孩子在自家水缸里伏下就喝的情形,老人们的宽怀释放了我多余的担忧。

漫步在青石板镶成的村中小路,满眼都是石头。屋顶上是大块大块的青石板,石板与石板之间相互搭载,形成雨水无法滴进的屋顶。

墙上是石头,很多小石块经过精心堆砌而成的,石块与石块之间没用现代的水泥砂浆粘接,一些就地取材的红泥巴和上水就成了砌墙的材料,有些没用泥浆,谓之干砌,主要建盖的是只有一层的猪圈或厨房;用泥浆的叫浆砌,则用来建盖两层以上的主要居屋。

石墙看上去像一件件特意制作的艺术品,碎石经过当地石匠师傅的双手,所砌的墙体看上去虽粗放却有美感。塘房村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是以石头为材料造就,因此远远地看塘房寨子,就像看一座经年的古堡,虽然陈旧,住起来却很舒适。

走进一户农家,想不到又是青石板的另一个世界。院场上镶着的青石板规则有致,接口处是少许的砂浆,形成一条均匀的缝儿。在上面晒着豌豆的老人见我来,停下手里的活,把我让进里屋喝茶。

屁股刚要落到板凳上,才发现这板凳的材料也不是木板而是石板,细腻的纹理,像经过特殊打磨加工,实际是人来人往的白云苍狗间,石头变得帛纸一样的细腻了。坐在青石板凳上,一丝丝清凉在身上弥漫开来。主人把一块青石板放在火塘上,我不得其解,便问为什么烧它,主人笑而不答,一边烧着青石板一边把茶叶放在青石板上,主人的手随着火苗的旺淡忽高忽低,忽左忽右。

主人告诉我,这道茶叫青石板烤茶,塘房村很多老人都喜欢这样烹茶,青石板茶艺家家都会,这几年还作为茶文化传统表演节目,推到外面。主人顺手抄起一把壶,将泛香的茶叶倒入壶里,冲入开水,刹那,香气扑而来。主人把茶水冲入杯里给我,品一口,茶的鲜香浸润着我的五脏六腑。

边喝茶边聊,主人告诉我,塘房村经济除了泡核桃之外,就是就地取材的青石板了。时下,城里的人非常喜欢青石板水缸,喜欢青石板镶成的院场,塘房村的青石板因此找到了销路,塘房人吃饭穿衣,好大部分来源就是石头。

石水缸、石桌子、烤茶的石板等,都是村里石匠们的纯手产品。我喜欢上了一个石臼,陶荣高说是送给我,我怎收随意收受,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錾子印迹,就像看到了一点一滴的汗水。

塘房除两户“邓”姓外均为“陶”姓。塘房人重视教育,再穷也不会拉读书的后腿,再忙也要求孩子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塘房全村以古道为轴线,人家呈树枝型分布,主干宽约3米,支道1米多。五年前修通了镇上到村的硬板路,马帮少了,车子也不多,很多人赶集都还是人背马驮。

作者:许文舟,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普洱杂志”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茶马古道

上一篇:普洱杂志:石屏,时光雕刻的小城
下一篇:普洱杂志:哀牢深处,土匪与马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