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名品:无量山(全文)「老包说茶」
2020-05-29 01:37:54   作者:包忠华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无量山保存有栽培型古茶园10万多亩,主要名茶山有金鼎山、凤冠山、漫湾、老仓、御笔、老乌山、黄草坝、秧塔、联合龙塘、团结、勐主大山、苦竹山、困鹿山、砍盆箐等知名古茶山及古茶园

老包说茶

第一章:山脉概述

第一节:无量山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而得名。无量山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点苍山向南延伸的一个分支。自北向南连绵千里,西北端起于大理州南涧县,最高峰笔架山位于普洱市景东县境内,最高海拔3376米。无量山人们习惯上称云南省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无量山实际上指南涧县、景东县核心区及余脉一直向西南延伸到镇沅县、景谷县、宁洱县、思茅区等广大地区,西至澜沧江,东至川河、把边江。川河流入镇沅县叫把边江,流入墨江县与阿墨江汇合叫李仙江,流入越南称黑水河,最后汇入红河,所以无量山为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

地理位置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景东县和南涧县,坐标为东经100°19′~100°45′,北纬24°17′~24°55′之间,保护区南北长约83公里,东西宽约5~7公里,保护区总面积3131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7644公顷;景东县内境自然保护区面积占80%左右。

生态特征

无量山为亚热带中山湿性、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保护系统,生长有大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伯乐树、长蕊木兰、中华桫椤、苏铁蕨等稀有植物,在茫茫原始森林中生活有金钱豹、熊、鹿、黑冠长臂猿、灰叶猴、山驴、岩羊、獐、孔雀、白鹇等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含5个植被类型14个群系,分布高等植物187科798属1867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38种;野生动物606种,哺乳类101种,两栖类28种,爬行类35种,鸟类442种,属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有73种。

地质地貌

无量山地处滇西缅北、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中南半岛四个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在云南地貌区划中属横断山脉南端中山峡谷亚区,与哀牢山同处于横断山系和云南高原两大地理区域的接合部。山体支脉向东西两翼扩展而呈扇形。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间高两头低,北部狭窄高峻,海拔多在2500以上,南部开阔低矮,海拔约1500米,相对高差大,澜沧江水面到山顶气候与植被呈垂直分布。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数座,主峰笔架山海拔3376米,次主峰猫头山海拔3306米,与澜沧江河谷相对高差达2300米左右。气候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均温度18.3℃,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无量山东西两坡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西坡年降水量大,但温度偏低。

土壤类型

无量山成土母质以石灰岩、砂岩、页岩等为主;地形有低谷、平坝和丘陵;土壤以红壤、红棕壤、棕壤等为主,PH在4.5—5.5之间,富含氮磷钾等矿物质,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在海拔1700—2000米的山地土壤中夹杂一定量的页岩石块,当地人称“一个石头二两油”,有利于茶树生长,是生产“岩茶”的理想地方。

茶树品种

1978年,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公布,在无量山的景谷盆地发现宽叶木兰化石,距今有3540万年;在景东县锦屏镇文旧小组、景谷县煤厂等地发现的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有2500万年,木兰化石为茶叶的第一始祖。在无量山原始森林发现大量野生茶树,「1」如宁洱县梅子镇罗东山发现的野生大茶树1号,最大径围3.40米,为目前无量山发现最粗的野生型大茶树。普洱市有117.8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无量山就分布了近70万亩;无量山保存有栽培型古茶园10万多亩,主要名茶山有金鼎山、凤冠山、漫湾、老仓、御笔、老乌山、黄草坝、秧塔、联合龙塘、团结、勐主大山、苦竹山、困鹿山、砍盆箐等知名古茶山及古茶园;「2」普洱市有一条从“木兰化石(宽叶、中华)—野生型—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过渡型—栽培型,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的生物链”,普洱市于2013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而无量山是“世界茶源的核心区域之一”。

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樱花谷,位于无量山核心区,距离南涧县城51公里,海拔2100米,种植有台湾高山乌龙茶近2000亩,茶园中套种有大量冬樱花,每年进入11月—12月樱花怒放,如云似霞的樱花与碧绿如染的茶园交织在一起,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被评为“中国最美茶山”之一。

人文历史

古代在中国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以马帮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刊木古道”和“茶马古道”,是两条起点不同,走向不同,承载的历史内涵不同,一条位于无量山东坡,一条位于无量山西坡,但都是形成无量山广大地区灿烂文明的文化之路、商业之路、国运之路。

这条曾经发挥过特殊作用的茶马古道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名字叫“刊木古道”即“刊木通道”。「3」“刊木古道”据南诏德化碑记载:“刊木古道”属南诏国的国道,顺着“刊木古道”翻越无量山可达银生古城(今景东县)。“刊木”古指砍伐树木。《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孔颖达疏:“随行山林,斩木通道。”唐代,独立强盛的南诏国有六个节度,其中最大的银生节度府辖地位于澜沧江两岸,银生节度管辖今天普洱市、版纳州、临沧市、红河州部分以及越南、老挝、缅甸等国的部分地区。刊木古道在南诏国、大理国时对外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意。

刊木古道沿澜沧江东岸、无量山西坡而形成,以大理为起点—巍山—龙马塘—乐秋街(设驿站)—永安桥—街虎哨—阿渺村—哨房—公郎街(设驿站)—景东县安召—安乐(设驿站)—达保甸的一条南诏国道。从保甸分两路:北路从保甸—王家箐(越无量山)—绕马路—文龙达景东(银生城);南路从保甸—林街乡(磨刀河翻越无量山)—景福镇(凤冠山翻越无量山)—勐令村(芹菜塘翻越无量山)—镇沅县勐大镇—按板镇—景谷县正兴镇达宁洱县(古普洱府)。“刊木古道”翻越无量山广大地区,山陡多河流,古人见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条古道的桥多为简易木桥和风雨桥,沿路丫口栽种有大树,具是路标又是行人歇息的地方。从大理到景东马帮人行走路只需三四天时间,而形成金鼎山古茶、凤冠山古茶“皇家茶园”及保甸“皇田”等。

「4」普洱府(今宁洱县)为源头的茶马古道共有五条,其中普洱西藏茶马大道,又称滇藏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生命力最长、路途最为艰险、最富神秘感的古道;从宁洱出发—恩乐—景东—南涧—大理—丽江—中甸—德钦—拉萨,出境入锡金、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其中有300多茶马古道途径无量山。

产茶历史

唐代樊绰著《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古银生城即今天普洱市景东县城,唐代南诏国在景东设银生节度使,管辖范围相当于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和临沧市、大理州部分地区、缅甸景栋、老挝北部、越南莱州。“蒙舍蛮”系唐代洱海附近居民六诏之一南诏,其民族属于当时称“乌蛮”的一部分,无量山和哀牢山为唐代南诏彝族政权辖区,隶属蒙舍诏。“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由于樊绰太惜墨,寥寥数字留下给后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其实樊绰当年写《蛮书》时是以一个军事间谍的身份来完成的,他从越南河内一路跋山涉水潜入南诏国搜集资料。由于受时间、环境、空间的限制,“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所指范围不可能是银生节度的管辖范围,而是指银生节度府的驻地景东县城周边的无量山、哀牢山等群山。

无量山是一个受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大理南诏文化影响较深的地方,自古注重教育,农耕文化相对发达,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和谐共处的地方;同时也是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四教交融的地方。位于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古代景东,是茶树种源不断向外传播的中心,传播是一个使茶树品种逐步培育提纯的过程,同时也是巴蜀茶文化最早传入云南的茶区之一。今天景东还有大量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茶树,多种于房前屋后,田边地埂,茶树品种比较杂,这是茶叶早期种植、使用的活证据。当茶叶仅是满足自用时,不会形成规模种植,当茶叶成为大宗商品,特别成为朝廷专控商品时才会有规模化种植。

金庸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第一部以无量山为背景,“无量山中一个有名的剑派叫无量剑,住在无量山剑湖宫中。剑湖宫后山有一个巨大的瀑布,瀑布下面形成很大的湖。湖水边有一块巨大光滑的石头叫玉壁,月出之时,幸运的人可以看到仙人在玉壁上练剑……,段誉在无量山中迷路跌落至无量剑湖,遇到神仙姐姐”。金庸先生妙笔之下的“无量玉壁”“玉壁仙影”“无量剑湖”等美景与人物,风姿飘逸、气势雄伟,令无数人神往。

交通状况

目前无量山交通相对滞后,属云南交通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交通主要有无量山西线和东线。西线从南涧县新桥—翻越无量山—景东县漫湾、林街、景福—镇沅县勐大、振太等—景谷县的小景谷、景谷镇、永平、碧安等地,全长400多公里;东线从南涧县新桥、无量一景东县安定、文龙、锦屏、文井—镇沅县恩乐、古城一宁洱县的梅子、宁洱镇等地,全长300多公里。公路多以四级路为主的县、乡公路,但随着南涧县到景东县高速路和墨江到临沧高速路的开通,镇沅到臭水二级公路的建成将极大改善无量山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无量山茶树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非常丰富,但因交通制约,无量山的知名度和旅游品牌有待开发提高。

参考资料:

「1」《走进茶树王国》第81页

「2」《云茶大典》新编版第574页

「3」詹英佩著《茶出银生—无量山》第56-57页;

「4」《走进茶树王国》

作者:包忠华,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云南茶区十佳匠心茶人。本文作者提供爱普茶网发布,图源于新华国茶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名山茶 无量山 无量山普洱茶 无量山古树茶 老包说茶

上一篇:名山名品:无量山(二)「老包说茶」
下一篇:名山名品:哀牢山(全文)「老包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