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章生态茶厂2003年班章王青沱的品鉴:班章味十足,烟香烟韵显著 2025-07-25 16:00:25 作者:艾老师选茶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在普洱茶收藏圈里,“班章王”的名字总是带着光环。饼形的班章王更为常见,尤其是那款曾在2023年香港仕宏春拍中以近90万人民币(100万港币)成交的2002年班章王(野生乔木特制品),因其原料珍贵(即现今所说的古树茶)和每饼独立编号的稀缺性(据传出厂约2万饼),一度引发热议。更早些的90年代班章王,也以“茶汤如丝绸拂过、生津汩汩、体感温暖通透、余韵悠长”的品质令人神往。
图为2002年班章王(野生乔木特制品),图源于网络
图为90年代班章王老生茶
图为2004年班章王(生态野生饼茶)
今日(7月25日)开汤品鉴的主角,则是一款相对少见的沱形班章王——2003年班章王500克青沱。此茶系班章生态茶厂2003年出品,选用2002年原料,规格为500克/沱,40沱/件,仓储于昆明。从包装上看,它与90年代及2000年初的班章王老茶版面几乎一致。
品鉴前了解,此沱用料等级较高,氨基酸含量丰富,毫香显著,入口鲜爽是其特点。本次品鉴投茶量8.27克,选用160毫升柴烧壶。
一、干茶印象
干茶条索清晰,陈香与烟香交织。细闻之下,兰香与甜香渐次浮现。整体仓储干净,无杂异气味。温壶后投入干茶,热气激发下,陈香、烟香更为显著。
二、洗茶润茶(两道)
洗茶头道:汤体明黄透亮。茶底散发出明显的陈香、烟香,尚带一丝新茶阶段的青味(或称青臭味)。杯香丰富:烟香、兰香、陈香、蜜香、果香清晰可辨。
洗茶二道:汤体转为金黄透亮。茶底香气,陈香、烟香、兰香之外,木质香显现。杯香延续了丰富的层次:陈香、兰香、蜜香、甜香、烟香交织。冷杯香尤为特别,菌香显著,班章茶特有的气息(“班章味”)初现。
三、正式品饮(九道茶汤)
品鉴头道茶汤:入口清甜,汤感柔润。略带一丝苦涩,汤汁饱满厚实。生津回甘反应迅速,强烈的“班章味”占据主导。
品鉴第二道茶汤:清甜感依旧,蜜香蜜甜的特征变得显著。汤体饱满、甜润、厚实。生津回甘不仅迅速,且持久性增强。茶气开始显现,体感初现。
品鉴第三道茶汤:入口清甜,烟香烟韵尤为突出。滋味浓厚扎实。生津回甘迅速持久。饮后口腔鲜爽度高,伴有明显的清凉感。
品鉴第四道茶汤:入口清甜,滋味依然饱满厚实,甜润感持续增强。生津回甘迅速且持久。饮后清凉感持续,口腔中开始感受到回韵、回香与回甜。
品鉴第五道茶汤:入口清甜,烟香烟韵犹存。汤感甜润厚实,出现轻微苦涩。生津回甘持续。稍待茶汤冷却再品,清甜感更为突出。
品鉴第六道茶汤:入口即甜,糖香、蜜香特征显著。汤感细腻,饱满厚实。生津回甘良好,体感气韵清晰。
品鉴第七道茶汤:入口清甜,班章韵味显现,糖香、甜香突出。滋味厚实饱满,生津回甘持续。气韵体感表现显著。
品鉴第八道茶汤:入口清甜,鲜爽甜润。滋味强度适中,汤感细腻,依然饱满。生津回甘持续。
品鉴第九道茶汤(闷泡4分钟):入口清甜,但苦韵明显增强,滋味变得浓酽。生津回甘依然存在,茶气(气韵)和体感达到一个较为强烈的峰值。
四、品鉴总结
这款2003年班章王青沱(昆明仓)历经22年陈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鲜甜爽口:“入口清甜”贯穿品饮全程,是其基调。氨基酸含量高的特点体现为显著的鲜爽度。
2、班章本色:“班章味”十足,名山茶特有的气息(山韵)强烈而清晰,是这款茶的核心价值所在。烟香是其标志性香气之一,融合于丰富的香型(陈香、兰香、蜜香、甜香、糖香、菌香、木质香)之中,形成独特韵味。
3、生津回甘:生津回甘反应迅速,持久性好,是优质茶品的体现。
4、气韵体感:茶气(气韵)足,体感温暖通透,尤其在后续几道茶汤中表现明显,饮后舒适。
5、仓储优异:昆明仓存放,仓储干净,无杂异味,保障了茶品的纯净度和陈化潜力。
五、一点观察
作为昆明仓存放的老茶,其转化节奏相对舒缓。洗茶时闻茶底,仍能捕捉到一丝新茶阶段的青味(青臭味),说明其内部物质仍在持续转化中。不过,这并未掩盖其核心优势——名山茶的强烈气息和丰富的香气层次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六、结语
这款2003年班章王青沱,以其清晰的班章血统、丰富的香气层次(特别是标志性的烟香融合陈韵)、贯穿始终的清甜鲜爽、良好的生津回甘以及显著的体感气韵,展现了一款优质中期班章茶的风貌。虽然昆明仓的转化相对“慢热”,尚存一丝青味,但其核心品质突出,仓储干净,是一款值得品味和期待的班章老茶。对于追求班章本味和体验昆明仓陈化特点的茶友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
更多存世精品老茶推荐,敬请点击进入爱普茶网《艾老师选茶奢侈品存世老茶》专题。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大暑申时茶:一壶60年代英敏号,喝透老生茶的教科书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