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倚邦河边寨行纪
2022-12-26 21:48:48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啜饮一口茶汤,走出茶室,抬头仰望天空的繁星点点,举目远眺茶山的万家灯火,让人不由心也为之沉醉。

倚邦河边寨

壬寅年冬月,傍晚时分,倚邦茶农兄弟陈云杰开着他的四驱越野车,载着我们回到了河边寨。在距离他家还有数百米的地方,给车子找了个临时停车位。寨子里的道路正在施工,我身上背着相机,两个手里都拎着行李,跟在云杰身后,行走在尘土飞扬的施工道路上。云杰突然停下脚步,举起手机,喊我们一起看镜头,然后开开心心的配上旁白:“我带了两个干实事的人回来喽!”顺手发了个朋友圈,才又带着我们七拐八绕回到了他家里。

同车来的何树平先生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同时也是单位与倚邦村结对帮扶的驻村第一书记。何树平书记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这次河边寨正在硬化的水泥路,就是他牵头督办的实事之一。类似这样的项目,他近年来没少干,在村里赢得了好口碑。

云杰与他哥哥陈云其的宅院相连,现在云其担任着河边队村民小组长的职务,他与何树平书记接上头后,就开始忙着商议修路的各项事宜。云杰的父亲在我到来之前,已经收拾好了房间。放下行李,略作洗漱,我就熟门熟路的上到房顶的茶室里面,美美地喝上一壶热乎乎的茶,整个人的身心都随之舒展开来。

上半年的时候,我就在云杰家才落成的新居里住了一个多月,这次前来,我们计划着到倚邦村的各个村民小组实地走访,逐一品味倚邦各村寨小微产区的古树茶,搜寻散落在茶山各个角落的文物背后的故事。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充实。时日渐久,逐渐感受到了河边寨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好处。天气睛朗的时候,早早的就迎来晨光照耀,傍晚的时候,又能欣赏到落日的余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沐浴在和煦阳光下,拥有这严冬暖阳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云杰家房屋的后面,顺着一个土坡走上去,就是寨子里的社房。比起近年来家家户户新建的小洋楼,社房显得有些简陋。在行政区域内的命名上,它是叫作倚邦村委会河边队村民小组。但是路边的标牌上,却又标着河边寨。两个名字就这么混用,反正也无碍于这里古树茶显赫的名声。

每个村寨里,都会有零星散落的老物件,或者是口口相传下的故事与传说,只有安心住下来,才能够寻找到蛛丝马迹。一日,在与云杰的父亲闲聊时,偶然听说同村人家里有老东西。于是立马叫上云杰,扛着拍摄器材,兴冲冲地找上门去。同村的人,大都沾亲带故,表明了来意之后,这家的主人指了指老屋基的柱脚。云杰走上前去,找到了一块布满尘土的石头,中间都深深凹陷了下去,看来被作为磨刀石用了许久。石头的侧面,雕凿着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所幸,还没有被磨损。据主人说:这是孩子从河边捡回来的。拂去石刻表面的尘土,看他的形象,应该雕凿的是山神。曾经有人闻讯想将这个石雕买了去,于是反复叮嘱这家的主人:这个是茶山的文物,千万可不能卖给别人。听闻这家还有一个指路碑,然而反复询问之后,还是无果而终。就像过往沿途设有指路碑的茶马古道,曾经人欢马叫的一条商道,如今少有人至,在这苍茫的大山中时隐时现,并不曾以全部的面目示人,而是保留着许许多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不断的去探寻。

倚邦河边寨

隔了数日后,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叫上云其、云杰两兄弟和他家叔叔,还有河边队村民小组的会计曹林青等人,一起出发前往小茶园。云杰开着他的越野车载着我,其他人骑着摩托车头前飞奔而去。显见他们已经盘算好了,顺道还可以去拿一些草药。

近年来,云杰没少在我跟前数说小茶园,我其实也一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知道这是河边寨的一块茶产区,甚至于连名字都无意中给人造成了错觉。只是最近在云杰家里长住,有事没事就拿着标有小茶园字样的牛皮纸自封袋里的散茶泡喝。在半斤装的茶就要见底的时候,我才逐渐感受到这款茶的魅力。入口时软软糯糯,口感很是清爽,并不觉得有多惊艳。直到后来,慢慢领略到了淡中品至味的感觉。那种清甜感,如山谷里石缝中涌出的泉水,从口腔中滑落喉底,饮罢唇齿生津,留香回甘布满口腔,有着深长的山野气韵。当我把这个感受讲给云杰的时候,他笑嘻嘻地说:“一袋茶都被你喝光了,总算是感受到小茶园的茶有多好了。”说实话,相比于倚邦茶山各村寨的小微产区,诸如大黑山、大黑树林等处的茶,那种入口就令人铭记于心的个性风格,小茶园的古树茶,真的是需要静下心,长久的品味,才能领略到那种幽雅的风韵。

越野车驶离河边寨后,沿着山间的生产道路一路疾驰,身过扬起一路烟尘。原本以为相距寨子不会太远,然而眼见一路直奔深山更深处,还是让我吃了一惊。行驶出十多公里后,云其他们已经停下摩托车候在路边。下车后,我上前询问云其:“这是哪里?”回答说:“这就是在小茶园的地界上。”接下来他简单介绍了一下小茶园的基本情况:“河边队村民小组三十三户共计一百零七口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分有小茶园的茶地。小茶园的茶地面积有八千多亩,但是古树茶的数量比较稀少,总共只有二千多棵,散落在各处,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古茶树。”虽然来的路上,内心已经开始有了新的预期,但这个答复还是颠覆了我的认知。想想也是,地域广袤的茶山,每每当我觉的自己已经有所了解的时候,它总是会在出其不意中展示出别样的风貌,才会引得爱茶人年复一年的前来寻源问茶,长久地沉醉在茶的世界里。

停放好车辆,我们步行前往附近的一片茶园。茶农习惯性的随身携带着砍刀,边走边随手砍掉恼人的灌木杂草,更要不时挥舞着拂去横在面前的蜘蛛网。大自然有着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要人们稍显懈怠,迅疾争夺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能够喝上一杯原生态的茶,茶农们不得不亲自动手,或者花钱请人代劳,一次次地用割草机清理茶园。就像是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般,周而复始的从事着这样的劳作,唯一能够为他们助威的就是方远左近此起彼伏的割草机的嗡嗡声。就连林间的鸟儿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割草机的声响,自顾自地婉转啼鸣,伴着山风汇就成人与自然共同合奏的交响乐。

路上有时会遇到栅栏,那是村民散养在大山里的牛儿。小心翼翼的翻过铁丝网,面前出现了一片茶园。入目所见,古茶树东一棵西一棵,满天星般散落在山林深处。过去遭遇茶叶低谷时期,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砍去茶树改种粮食作物,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当下的状况。凡是当地人口中所称的古茶树,大都是曾经遭遇砍伐后,又从根部一篷篷生发岀来,茶篷很大,近前可以看出残存的古茶树基部的围径很粗壮。伴随普洱茶市况的热络,这些获得新生的茶树,重又成为茶农们珍视的摇钱树。从古茶树上釆摘成熟的茶果,通过埋籽育种,重新种植的小茶树苗,已经郁郁葱葱,重新渲染山川的色彩。

倚邦河边寨

掉转身形,一行人重又回到大路上。我从云其的口中得知附近有一棵大茶树,于是央请云其带我去实地查看。云杰有些担心往年我受过伤的腿脚,经过反复沟通,确认没有大碍后,我们重新驱车上路。为了让我尽量少走一点路,一行人驱车足足绕出去了六公里。然后再次下车步行前往。跟着大家的脚步,我气喘吁吁的爬上山脊,一路往前走。云其几次三番都用砍刀开路,为的都是避免我去攀爬那些在他看来太过陡峭的山坡,尽量拣选平缓的路面,能够让我好走一点。在走出去了足足两公里之后,伴随云其扬声呼唤:“到了。”我们总算是扺达了目的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正对着我们的是一棵高杆古茶树。这就是云其所说的小茶园的茶树王了。古茶树的旁边,还有一棵零星绽放的樱花。一眼瞥见,草丛里有一个异常妖艳的植物。云杰告诫我:“那个是魔芋花,小心碰上肌肤,会痛痒难耐。”我一边惊叹于自然界植物的魔力,一边又唤云杰来拍照。为自己这难得的际遇,留下影像记录。亲眼目睹了小茶园的茶树王,开开心心留下合影后,我们一步三回头的踏上返程。也许要不了几日,这棵茶树王旁边的樱花盛开,那该是多美的一帧画面。返回的路上,我几次三番叫住云杰,让他爬树釆撷各种石斛。住在山里时日渐久,就连习性也开始受到了茶农的沾染,总也忍不住从森林中带回大自然馈赠的各种奇花异草。

倚邦河边寨

回到路边,我们再次驱车上路,山回路转,又跑出去几公里之后,扺达了此行的重要节点。这个地方被称作万年桥,放眼望去,一个沟箐之上,搭了两块青石板。这一幕不禁让让人思绪万千,名为小茶园,却是重峦叠翠的大茶山。唤作万年桥,却是如此不起眼的一座小石桥。两相对照,还真是相映成趣。转念一想,马上就释然了。在这滇南的热带雨林中,一年里旱季雨季循环往复。旱季看似平静的潺潺溪流,进入雨季会变身为山洪湍急的天堑。身处农耕文明时代,将这茶山与外界联通的,就是眼前的茶马古道,他们所遭遇的艰辛,为现代人所绝难想象。万年桥两岸深深的沟壑,就是过往的茶马古道的遗迹。能够让人感受到在自然界中渺小的人类,正是一代代秉承坚韧不拔的精神,才在这山野中趟出一条道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万年桥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桥神碑。云杰动手清扫石碑周围的落叶,打来溪水荡涤石碑上的尘土。石碑上的字迹立马变得清晰起来,碑额上题刻日月,还有万年桥的字样。抬头写的是:皇清二十八年仲春月建造。中间的题款是:本境桥梁土地有感福德正神位。下面有两行字:祈保清吉,长命富贵。落款是:信士弟子。清代雍正七年(1729)设立普洱府,六大茶山所出的普洱成为贡茶。进入乾隆年间,普洱茶名遍天下。嘉庆初年,倚邦已经出现了普洱茶号。我们猜想,眼前这座小小的万年桥,或许是修建茶马古道的道光年间所造。貌似简陋的万年桥与小小的桥神碑,寄托了过往年代人们的信仰与祈愿。眼前的这段道路,在清代连通倚邦与竜得两个土司地。也是已经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茶马古道勐腊段的一个历史见证。它看上去是如此的平凡,正如同过往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商旅,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正是平凡世界里芸芸众生命运的现实写照。

倚邦河边寨

倚邦河边寨

不觉间已是下午的光景,完成了当天的考察,云杰调转车头,我们先行驱车回寨子里。云其一行人,挥了挥手,跨上摩托车,又往深山更深处去了,他们还要去釆摘早就物色好的草药,对于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来说,只有这样,才算是不辜负来自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倚邦河边寨

回转到河边寨,大半天的光景就这般一晃而过,而我们不过是在河边寨地界的小茶园中走了一遭而已。用过晚餐,洗漱完毕,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分。再次坐在云杰家楼顶的茶室里,这间别致的茶室,也是念旧的云杰,用老屋的建筑材料复建而成。刹那间,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过往的历史,与当下的生活,就这样联接了起来。啜饮一口茶汤,走出茶室,抬头仰望天空的繁星点点,举目远眺茶山的万家灯火,让人不由心也为之沉醉。在这平凡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头顶着日月星辰,沿着人生的道路,迈出坚实的脚步,追寻着梦想,去寻找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马哲峰,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出版《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连续四年荣登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22年度新书《读懂普洱茶》即将出版发行,敬请期待。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马哲峰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倚邦河边寨

上一篇:马哲峰:倚邦茨菇塘行纪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