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三)
2021-04-28 16:06:02   作者:马哲峰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从云际山回到城里,午餐过后,给大家一点午休的时间,这个是外出寻茶过程中最大的奢侈了。连续的奔波,让人觉得十分疲惫,转瞬间就入睡了。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从云际山回到城里,午餐过后,给大家一点午休的时间,这个是外出寻茶过程中最大的奢侈了。连续的奔波,让人觉得十分疲惫,转瞬间就入睡了。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下午三点钟,驱车从建瓯出发,直奔焙前村。沿着省道一路行驶,导航时不时会提醒:“前方限速40,请注意减缓车速。”这么好的路,限速如此之低,我们只好往好的方面想,或许是为了让行人欣赏沿途的景色吧!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车过一座桥,折上一条新修的县道,路况比省道还好,沿路一直奔赴焙前村。才只两年未见,村口的风貌大变,曾经伫立在小路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石碑被移到了村口大路旁。只有绿荫如盖的楠树依然如故,旁边还多了一个供人休憩的亭子。为了确认不会走错路,向坐在亭子里的阿婆询问:“摩崖石刻往哪边走?”老人家指着亭子旁边的小路说:“一直走,沿路有标记。”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我们停放好车辆,沿着小路徒步前行。特意躲开了正午酷烈的阳光,已经将近下午四点,太阳的威力依旧未减几分。身穿长裙,打着伞的张梦说:“我们可以把车开上来呀!”走出去没多远,她就不说这话了,眼到的路,就只有农用拖拉机才能勉强通行。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一路上留心细看,果然有许多标记,或者是竖立的标牌,或者是镶嵌在石壁上的标识,循着标记的指引,一路爬坡往上走。曼姐一边走一边问:“还有多远?”嘴上安慰她:“转过弯就到了。”心下有些疑惑,以前也来过两次,印象中没有这么远呀!身后传来农用车的轰鸣声,果然是改装过的拖拉机沿路而至,从车厢里残留的鲜叶看,这应该是运输茶青的车辆。于是开玩笑说:“应该让你们搭车上去才是。”没料到张梦说:“刚才我就是这样想的。”还真是无意中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将近一个小时之后,转过一道弯,摩崖石刻的亭子映入眼帘。总算是到了,眼前的风物却是已经大变,曾经满山坡栽种的都是果树,如今全都拔了去,改换栽植成了茶苗。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爬上坡去观看,摩崖石刻被亭子罩住,四周新近加装了围栏,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近身抚触它了。这样也好,或能让石刻保存的更加久远。拍照的光景,后面又来了一行人,一个年轻小伙子,带着两个身材高挑的女孩,一个光着腿穿了个短裤,另一个踩着高跟鞋,这可真是太勇敢了。其中一个姑娘嗲嗲地向小伙子抱怨:“你带我们来看这个破石头做什么呀?”另一个姑娘好奇的询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回答说:“河南郑州。”姑娘惊讶的睁大眼睛说:“好远呀!”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下山的行程感觉比来时轻省了许多,一行人拉成了长长的一条线。张梦说:“我们可是在云南锻练过的,看,跑的快吧!”回到村口的亭子里小憩,阿婆们笑着说:“上面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就是个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呢?”看着吹着风在此乘凉闲话的阿婆们,好不轻松惬意。身后再次传来农用车的轰鸣声,满载着茶青的拖拉机也下山了。千百年来,几经变迁的是制茶的技艺,不曾改变的是依茶而生的生活。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19年出版《读懂中国茶》,2020年出版《普洱六山记》。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马哲峰 闽北乌龙茶 乌龙茶 寻茶记

上一篇: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二)
下一篇: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