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款莞藏老茶亮相!东莞茶博会将于12月31日开幕
2020-12-27 00:42:03   来源:华巨臣茶博会    浏览:

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异的地理优势、完善的藏茶交易链条以及精准的产业定位,成为“存茶量全国第一、老茶保有量全国第一、老茶交易量全国第

中茶杯茶王赛

新年将至,东莞将掀起一场茶产业盛会。2020中国(东莞)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简称“2020东莞茶博会”)将于12月31日-2021年1月3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12月23日下午,组委会在双陈养普庄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展会筹备情况。

据介绍,本届展会面积达25000㎡,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200个。其中,市商务局推出优惠参展政策,为东莞本地藏茶企业免费提供100个国际标准展位。共有八大展区,囊括全茶产业链产品,将有千款莞藏老茶亮相,百款佳茗现场品饮。

东莞茶博会

政府牵头,全力推动藏茶产业发展

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异的地理优势、完善的藏茶交易链条以及精准的产业定位,成为“存茶量全国第一、老茶保有量全国第一、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的重要茶叶贸易集散地,逐步奠定“藏茶之都”的世界地位。

本届展会全新升级,运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优势互补驱动模式,发挥“东莞藏茶”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体系优势,践行“中国藏茶之都”、“中国爱茶之都”品牌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展示特色。

展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华巨臣茶博会主办,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行业办公室(东莞)协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副会长张军民致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副会长张军民致辞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致辞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致辞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致辞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致辞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致辞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致辞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介绍东莞茶博会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介绍东莞茶博会

值得提出的是,为办好本次展会,提升“莞仓茶”的知名度,打造“藏茶之都”城市新名片,市商务局推出优惠参展政策,为东莞本地藏茶企业免费提供100个国际标准展位。

名茶荟萃,擦亮“藏茶之都”城市名片

本届展会以“藏茶之都?世界共享”为主题,展会面积达25000㎡,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200个,覆盖黑茶/普洱茶区、老茶区、白茶区、全国名茶区、千款莞藏老茶赛展示区、星级茶馆展示区、茶文化活动区、竹林喫茶曲水流觞八大展区,展品囊括老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紫砂、陶瓷、茶包装、茶器具、工艺品、茶服、茶家具、茶食品、新式茶饮等全茶产业链产品。

东莞茶博会

本届茶博会上,大益、今大福、勐库戎氏、大少普洱、书剑、双陈普洱、中吉号、宝和祥、厚承、一任天真、厨心熟茶、赤日中天、茶帮手、鑫蕊达、正义霖、听山云起、冰岛印象、老曼峨、湘益茯茶、德定福、益海、元鸿、滇南古韵、黑美人、广福心道、武夷星、鼎安茶业、金晖溪等茶企将汇聚一堂。

东莞茶博会

此外,展会上还将有千款莞藏老茶亮相,百款佳茗现场品饮。组委会特别设置“千款莞藏老茶展示区”,精心组织一千余款来自东莞茶仓、跨越各历史时期的经典老茶,通过集中展示、现场冲泡、茶友观摩品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莞仓藏茶的文化品位,深化“藏茶之都?世界共享”的品牌影响力。

全民参与,铸造东莞茶文化璀璨盛宴

为进一步塑造东莞“藏茶之都”的形象、推广藏茶文化,本届茶博会将结合东莞藏茶文化特色,围绕老茶、茶馆、茶仓储、茶空间等精心策划一系列品牌活动,打造一场璀璨的年度茶文化盛宴,带动全民参与。

东莞茶博会

例如,将举行中国茶仓储产业发展大会,立足于中国茶仓储发展现状,探讨藏茶事业的未来创新发展趋势;东莞陈年普洱茶王争霸赛,深入发掘东莞藏茶精品,让更多藏家了解东莞名茶与名仓;中国茶馆业峰会暨2020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茗星茶馆评选大赛,以“一赛一论坛一展”的形式,评选出粤港澳大湾区最佳茶馆。还有莞藏老茶品鉴会、香道、古琴等多场专业茶事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东莞陈年普洱茶王争霸赛已征集到参赛茶样数百件,参赛茶企主要来自东莞、深圳、云南等普洱茶生产、销售的地区,中吉号、岁月知味、九九昌泰、勐库冰岛、滇南古韵积极响应,纷纷拿出自家珍藏臻品,争夺茶王桂冠。

我们一起期待2020中国(东莞)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的精彩呈现。

本文内容来源:华巨臣茶博会

图文转自兴茶网,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老茶 东莞茶博会 茶博会

上一篇:茶企如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下一篇:从产品到营销,茶企该如何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