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杂志:不识茶性,何以审评
普洱茶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推广和出名是这些年的事。由于普洱茶的推广和研究起步晚,因此在普洱茶的审评、茶具、茶艺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成熟和完整的审评和品饮体系。
-
普洱杂志:塘房,石头上的村庄
“顺下线”是顺宁(现云南凤庆县)到下关的一条茶马古道,1913年之前,顺宁、普洱等地所产之茶皆由此道销往康藏,中原到顺宁等地的官员与商人,都得走此道,所以茶马古道“顺下线”既
-
普洱杂志:办公室品茶,醒脑思考两不误
品茶通常,赏汤色、嗅香气、品滋味、看叶底等几个步骤。只要有敏锐的感觉和悟性,付出相应的耐心和时间,每个人都可领略其中的玄妙与悠然。
-
普洱杂志:好茶添香夜读书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此生,此夜,有茶,有书,有情,还复何求?
-
普洱杂志:怒江峡谷,老姆登茶园
我从怒江州州府六库沿峡谷溯怒江驱车北上,公路先是在怒江西岸,行车将近百公里,出现一座过江公路桥,过桥后公路转到怒江东岸,便进入福贡县匹河乡地界;
-
普洱杂志:如何辨别古树茶?
在辨别古树茶方面,很多人都存在着误区,往往根据叶底的大小厚薄来判断,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其实,叶大叶厚跟古树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跟茶种有关。
-
普洱杂志:善泡者,必先识茶
不同的茶,其年份、用料、工艺与仓储不同,其表现出的品质辨识特征不同,在品饮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也有明显差别。
-
普洱杂志:戏说芭蕉叶
普洱江城的瑶族人家,居家晚饭和野外工作餐,有冷食的习惯——就是一包芭蕉叶包裹的冷饭团,外带一点腌黄瓜一类的咸菜,吃完芭蕉叶随地一扔了事。
-
杨凯:百年沧桑,这段故事,就连许多易武人都未曾听过…
易武是普洱茶的圣地。虽然它的声名鹊起较倚邦为晚,但由于它有老茶存世,有老街、老故事存留,相较于倚邦,它名气更大。
-
普洱杂志:石屏,时光雕刻的小城
石屏人还创建了至今提起来我们仍膜拜有加的同庆号、乾利贞号、宋聘号、车顺号等茶庄。而乾利贞号和宋聘号的经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特科状元袁嘉谷家族。
-
普洱杂志:丽江石头城,岩石上的栖居
再加上石头寨所处位置,也只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条细细支线,所以在随后七八百年的历史演进中,不知过了多少个寒暑,原先的纳西官兵渐渐地成为居民,他们在这里修建屋舍
-
普洱杂志:泡上普洱
泡茶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让我们能够回忆起儿时与伙伴们煞有介事办起的“家家酒”。而如今长大成人,还是喜欢摆好一张茶席,招待三五几个朋友,一起分享好茶带给人感官的愉悦以及冲
-
普洱杂志:一片叶的阳光之恋
我们在炙热的铁锅中跳跃翻腾。我们为终于重新被人类关注而感到高兴,都玩得非常高兴。铁锅的热传导作用使我的水分逐渐散发,随着翻炒,水气很快挥发掉,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柔软。
-
再谈拼配:致普洱茶口感设计师
新时代的拼配艺术也更多地考虑到普洱茶后期陈化的核心价值,从拼配的环节开始,就争取为普洱茶后期发展打下优质的基础。
-
普洱杂志:巧喝普洱避免失眠
目前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
普洱杂志:再访诺邓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关于诺邓盐腌制诺邓火腿的影像,让这个马帮村出了名。重重叠叠的大山,纵横交错的江河,却未能阻止住这个地处偏僻的白族村落,在一千多年前就与外界构筑起繁盛与
-
南糯山:云南茶业科研的发祥地
南糯山是云南省茶叶科研的摇篮,“云抗10号”就是研究所于1954年从南糯山自然群体中单株选出南糯大叶54-20之抗寒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国家级良种。创制于1981年的“南糯白毫”也在当时被
-
普洱杂志:说说试茶
这些年,制作过上千吨茶,喝过上千种茶,阅茶无数,对茶的评价,越来越简单。值或者不值价,就是最终评价。而要评价一个茶,并不容易。即便千锤百炼,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
吴白雨:在建水做陶
她们笔下的美是自然之美、日常之美、生活之美、平淡之美。她们连在作品上留下名字的心思都没有,她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自己更为普通和平凡的了。古城建水最为重要的传统和教养侵
-
落印成“章”,下关沱茶生态班章新品发布
2020年11月23日,下关沱茶“生态班章沱传世玉玺茶”生态班章全国新品发布会在昆明富力万达文华酒店举行,正式面向消费者揭开新品生态班章的面纱。发布会聚焦“班章”,突出生态绿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