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大事纪
2019-11-11 23:03:28   来源:曼生文化    浏览:

雍正六年,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推行“改土归流”、开放茶山,逐步控制各地吐司的管理权力,使外地茶商进入易武开发、制作“元宝茶”。

易武老街瑞贡天朝

公元225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孔明平定南中(从东汉末起,南中是全滇、黔西北、川西南的总称),征战中他教会士兵用茶解渴,征战胜利后,诸葛亮教给当地百姓种茶、采茶,以此发展南中地区经济,使南中茶子颇负盛名。

公元875年(唐朝)。南诏国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治理区域内设立银生节度府,易武被命名为“利润城”。

“利润城”的涵义目前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大唐和吐蕃百年战争期间,南诏国迅速崛起,茶叶的需求和南诏国“以茶治边”的政策,使茶叶成为了南诏国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茶叶产地的易武在当时的政冶、经济、军事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南诏国在易武设置了“利润城”。正如茶马古道上的永安桥碑文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

公元977年(宋·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时,易武用“龙凤模”制贡茶,进献宫廷,以别庶饮。

公元1724年(清·雍正年间)。雍正六年,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推行“改土归流”、开放茶山,逐步控制各地吐司的管理权力,使外地茶商进入易武开发、制作“元宝茶”。

公元1732年。清朝廷指定易武每年缴纳贡茶66666斤(老斤),在清代,普洱茶才是贡茶量最大的茶叶,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游牧民族的满族,需要普洱茶来消食,普洱茶“味苦性刻,能解牛羊之毒”。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清政府始终相信,西洋人离不开茶叶和大黄,他们实在也是感同身受。

公元1733年。在易武镇上,同兴号成立,三年后,刘汉成在易武创办同庆号。自此易武号子级茶庄迅速崛起。

公元1735年。清朝廷实行“茶引”购茶,即茶商在产茶地购茶时,缴纳一定赋税后,产茶地向其发放可以售卖茶叶的执照。由此,易武放宽茶叶购销,大批外地人进入易武兴建茶园,生产圆饼茶,为方便计量,将其装成七饼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大量运往普洱等地经销。

公元1744年(清·乾隆年间)。易武普洱茶被朝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易武等地迅速崛起。

公元1821-1840年(清·道光年间)。古六大茶山闻名一时。

革登:为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山,但它却因曾种植有茶王树而负有盛名

倚邦:倚邦曾是古六大茶山之首,盛时有千户、十余万人种茶制茶。产于倚邦山的曼松茶品质上乘,被指定为特级贡茶,仅供皇上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使用

莽枝:清乾隆年间,莽枝的牛滚塘已发展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但咸丰末年的发生在牛滚塘的民族间械斗使得茶山失去了往日的兴盛。

蛮砖:蛮砖茶山有两大山寨—曼林和曼砖。曼林茶园面积大,而曼砖人口多,清末民初的一场瘟疫使得蛮砖茶山损失惨重,失去了当年的兴盛。

攸乐:攸乐是基诺族的聚居地,茶园面积四千亩以上,而雍正年间攸乐连年发生起义,再加之瘴疠流行,使清代官员无法驻扎管理,只能撤离攸乐。

起初易武茶山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落后于其他五座茶山,公元1840年,六大茶山茶叶的制作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至易武。易武逐渐取代了衰落的倚邦茶山成为六大茶山之首,年产茶2000多担。

公元1845年。历时六年,用青石板铺建的易武至思茅全长240公里、宽1.5一2米的茶马驿道完工,易武成为茶马古道的起点。

公元1894年(清·光绪年间)。易武茶庄“安乐号”庄主李开基、“车顺号”庄主车顺来因上贡好茶,获御赐“瑞贡天朝”匾额。至此易武茶庄多至四五十家,分布在曼撒,曼腊,落水洞等地。

公元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易武成为古六大茶山茶叶出口基地。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不断发生起义,历时167年的易武贡茶停止。

公元1919-19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茅、普洱等地发生鼠疫、疟疾,茶商转入易武,易武成为普洱茶交易和集散中心。易武茶庄、商号多至38家,年加工茶叶6900万担。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香港、南洋沦陷,因法国封锁老挝、越南等地边境,易武茶南下茶路受阻,从而走向萧条。

公元1942年。易武地区遭大旱,旱灾、虫灾并发,茶树干旱枯死,茶园丢荒,茶山损失严重。

公元1970年。1970年,易武发生特大火灾,昔日人丁兴旺、商贾云集的茶山古镇,一半化为废墟。70年代,红色大生产背景下,“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砍伐茶树。易武茶山损毁严重,茶树遭到大面积破坏。

公元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乡政府组织新茶园建设,茶产业逐步恢复。

公元1994年。上世纪80年代,台湾掀起普洱热,并随着90年代初香港茶楼清仓,宋聘、福元昌、同庆、同兴……这些号级茶进入台湾茶圈。时任台湾茶联会会长的吕礼臻及一些台湾茶人发现,他原来在市场上收到的号级茶基本全来自易武。于是他们萌发了寻根想法,台湾茶人曾至贤、吕礼臻携带老茶庄七子饼到易武寻根,易武老茶人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公元1995年。吕礼臻在台湾出版了时任易武区副区长张毅写的《易武乡茶叶发展概况》一书,影响颇大,此书还流传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同年,张毅组织一批老茶人为吕礼臻制作了一批茶叶,命名“真淳雅号”,20年后,一泡茶已近万元。

公元2005-2006年。易武被云南省政府列为旅游文化名镇,易武茶业发展方兴未艾,有茶庄、茶厂44户,为保护茶文化遗产,在省、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倡导和支持下,成立“云南易武正山茶叶有限公司”,以法人治理结构的方式,整合易武26户新老茶庄、传承历史文化、重树正山品牌。

图文来源:曼生文化,本图文由“曼生文化”授权爱普茶网https://www.ipucha.com/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易武茶 六大茶山 革登 莽枝 倚邦 蛮砖 攸乐

上一篇:易武的前世今生「民国以前的易武」
下一篇:浅谈古法制茶:青山绿水话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