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行记【茶美文】 2025-09-16 00:08:46 作者:艾文华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南山水,得天地造化,其外如茶,有色、有香、有味;其内如道,深邃幽玄,难得其韵,更难觅其魂。若要真正领略山水神韵,便如体悟茶中“清净、具足、圆满”之境,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虽心向山水、痴情于茶,却非智者仁者,更非茶人。只不过怀着一念向善、一份钟情,以此文记近日一场山水之宴、心灵之飨。
时在丁酉年五月二十,掌柜李红傧携南茗佳人一行,自昆明出发,赴抚仙湖作一日之游。于茶中,我们于唇齿间品得山水之妙;于茶外,我们在步履间拾取自然之趣。山水与茶,皆与生命同频共律,欲领会此间真意,谦卑与敬畏尚且不足,更须有一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学之心。
沿途山峦起伏、村落点缀,林木匆匆掠过车窗,偶有所得,不过如时空长河中溅起的一粒水花,微小却明亮。这正如识茶之路:曾经以为辨茶类、知工艺、晓冲泡,便是懂茶,其实那不过是沧海一粟;后又以为能辨香识味、赏形论色,可称识茶,其实也不过略窥门径。茶路无涯,岂似此番一日往返之游?其中深意,从来无捷径可循。
抵抚仙湖,正值午时。饭毕于老渔村,一行人即往湖畔行去。
抚仙湖清名已久,润泽四方。昔年徐霞客在游记中曾写:“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我立于湖畔,静观碧水,不禁心生同叹。此水之美,在于至清至澈,或许,这正如南茗佳人之初心——“为佳人,做佳茗”,纯粹而诚恳。
恍惚之间,想起如诗人诗人所言“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漫步湖畔,负手听潮,看风生水起,浪卷云回。在这一刻,我仿佛触到了一种近乎神性的力量——它自天地而来,叩响心扉,又从我心出发,回归自然;它可自我心深处,径直走入你心。这是一种与万物共息、与自然深交的体验。
后随众人披救生衣,登皮划艇,渐行至湖心。我屡次俯身注视浪涌船身,或观艇尾波纹如碎玉散开,或伸手触水,感受沁凉如水魄,微风拂面似天语。天空朗朗,日光温和,万物与我们共成一片祥和。人仿佛不再是自然的过客,而是归人。
随后,我们登上笔架山,步入观音寺。自此远眺,抚仙湖全景尽收眼底——
湖上落日,素有镀金之美。于此观夕照,最可见自然所蕴藏的匠心。正如普洱茶界欲脱颖而出者,必有此“落日镀金”般的匠人精神。
湖中生息着一味奇鲜——抗浪鱼,据说逆浪而行、奋力而上。食此鱼时,不禁想到茶行业中亦需这般敢于求真、不畏风浪的实践精神。
湖岸余味,是世间独一份的清芳。若他日再临抚仙湖,我定携一壶普洱同行。也许某位远方的你,正与我心意相通,愿共赴此间,同饮天地清味。
感谢天地,以山水与茶赐我真、善、美之教诲,让我得悟心之正、心之善、心之安。人生得此境、此悟、此福,夫复何求?
文末,以拙诗《抚仙湖行》作结:
天上的星辰,像久远的渔灯,忽明忽暗
头顶的云朵,与脚底的波浪,隔空交战
白天,在皮划艇上
嬉戏的船客和皮划艇一样,搬回了人间
此前的那些成王败寇之事。或许
已被过往的山风清洗干净。在笔架山前的
一个风口上,我听到一声。却是
“哀鸣”
原稿写于2017年,2025年9月首次修改。
原载说茶网。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家——知道来处,知道归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