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茶:云南百年工艺简史「周重林」
2022-11-03 16:03:56   作者:周重林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发汗是云南当地老百姓对发酵的称呼,是一种云南本土的茶叶知识,影响了云南百年茶叶工艺。

云南实业公报

发汗是云南当地老百姓对发酵的称呼,是一种云南本土的茶叶知识,影响了云南百年茶叶工艺。

现在已知较早详细介绍普洱茶发酵工艺的文章,可能来自胡作舟的《栽茶浅言》,这篇文章刊于1927年第6期《云南实业公报》,很全面完整地介绍普洱茶从种植到加工各项工艺,制作工艺核心文字:“第二次放于屋内干净地面,使地面吸收其水分,至数小时或次日,用簸箕或篾蘑放于日下晒之,随晒随揉,揉至四五次便得,若遇阴雨无日,用锅炒之亦可。”这说明,普洱茶至少在当时,制作中是有“发酵”行为的。

黄日光在1940年的《中国热带作物第一编》介绍勐海制茶工艺,直接使用了“发酵”词汇,我仔细对比过,与今天的熟茶制作有相似之处。他还特别指出,“发酵工艺”是勐海核心工艺,发汗茶有“松花霉”,“其茶虽存放数年,破开,是霉仍存在茶身之中,藏人以此霉之多寡色泽,而定茶之优劣,故藏人购买后,多存贮数月,然后才食用,故佛海之茶商制茶,此发汗工作,为不可少者。”

中国热带作物第一编

同一时期,李拂一在《佛海茶业概况》里向外界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勐海茶业发展,强调勐海发酵工艺的独特性,有别于绿茶与红茶。通过“潮水”工艺,让茶“发霉”,产生肉眼可见的真菌,也是今天茶行业说的类似金花的东西,那是消费地藏民喜欢的产品。

勐海茶厂创始人之一范和钧强调了勐海茶发酵工艺的重要性,当时印度茶在西藏与勐海茶抢市场,勐海因为发汗茶技术站稳了脚跟。这种观念影响很大,后来史学家方国瑜就专门阐释过。发汗茶也不再仅仅是某种商品,而且还是反击帝国主义入侵的利器。我写《茶叶战争》论述边茶与边政部分时,深受这种观念影响,茶叶是一道新长城。

1944年,谭方之就在《边政公论》上专门撰文讨论《滇茶藏销》问题,再次重申了发汗茶的重要性,“须经四十日,因气候潮湿,更兼黑条二介已受水湿,茶中发生Lipose类之酵素,而行酸酵,俗名发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实业家与知识分子先后来到云南,让云南本土知识有了融入世界的机会。在绿茶与红茶的语境下,划出了发汗茶消费与话语地盘。当时颇为流行的《水摆夷风土记》,西南联大的学生姚荷生为世界呈现了一个隐藏在西南的茶叶都市——勐海。

1942年,云南中茶公司创始人郑鹤春写了一篇《滇茶之环境与品质》,为云南茶有史以来最好的品宣文章,上一篇担当得起这一美誉的,还是阮福的《普洱茶记》。

文章开篇说云南茶的历史地位,在工艺上点出云南茶多数水色不清,非红非绿,汤色为暗褐色的主因:发酵。郑鹤春的云南茶影响深远,张肖梅《云南经济》、陈珍琼《昆明茶馆调查》都前后引用了他的表述。

1949年后,尽管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要以生产红茶为主(供给苏联),但普洱茶的发酵技术一直在民间延续。

1973年1月,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编的《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手册》里,强调滇青初制属于半发酵茶,不再继续使用之前的“发汗茶”称谓。

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手册

1982年,俞寿康编著的《中国名茶志》里面介绍了普洱茶的做法,共有八道工序,其中两道工序都与发酵有关:“普洱茶,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八道工序制成。”再堆发酵的时间为12—18小时,达到普洱茶应有的发酵程度。

2005年出版的《普洱茶漫话》,由西双版纳当地学者征鹏与杨胜能撰稿,谈到普洱茶工艺时,全文引用了俞寿康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作者已经不能肯定当时的普洱茶茶厂到底使用了什么工艺,因为当地的大厂勐海茶厂以“工艺保密”为理由拒绝向外界透露自己的加工工艺。

现实是,2005年后普洱茶工艺,已经与传统中的普洱茶工艺相去甚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原料加工环节,再也看不到与“发汗”(发酵)相关的字眼。

今天普洱茶(生茶)的普遍做法,把鲜叶从茶树采摘下来后,经过以下程序:摊凉—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干燥—包装。这个普洱茶制作工艺非常简单,简单到许多人怀疑普洱茶是否拥有自己的工艺,大部分人参与体验的制作环节里,往往数小时就可以带自己一饼自己从采摘到杀青,揉捻以及压制的茶饼。比较而言,要喝到需要发酵的普洱茶,则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

当然,流传了上百年的普洱茶工艺(也许更久),哪会那么容易消失,至少今天在易武一带,还有人坚守传统做法,他们把这样的工艺称为古法。在2018年,周重林、张宇在《易武与六大茶山》一书里,遍访古六大茶山,得出了更为详细的古法制作:鲜叶分拣、分批杀青与渥堆过夜。

百年的普洱茶工艺

在过去,茶叶采摘回来,第一道程序不是摊凉,而是鲜叶分拣。茶工要把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按照抓尖(只有芽尖,没有叶子)、尖子(一芽一叶)、二梭(三叶四叶)、金飞叶(黄片)分别装篓,分别杀青,分别揉捻,分别晒干,等到精制的时候,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压制。

其中二梭与金飞叶在揉捻后有渥堆的环节,渥堆时间往往要过夜,超过8个小时,有点像制作甜白酒的“捂”这个环节。也因为有这道发酵程序,做出来的茶刺激性与苦涩度都降低了很多,颜色上会偏红一些。

1950年代,茶叶专家肖时英在云南茶区多地考察后发现,“发汗茶”的制作方法过去普遍存在,他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还要提到古法制作里的渥堆环节。

发汗茶,一种非绿非红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一种云南本土的茶叶生产技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晓。

作者简介:周重林,学者、作家,潜心研究茶学近20年,著有多部畅销茶学著作,代表作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茶文入选全国高考,各地会考、联考。周重林长于把茶文化放入人类思想史中体察,研究具有独创性魅力。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发汗茶 云南茶史 周重林

上一篇:秋天的最后一场茶会:品那卡竹筒茶,听茶马古道传奇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