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发酵技术大盘点:熟茶的发展与选择
2021-12-08 17:09:21   作者:茶叶进化论李扬   来源:茶叶进化论    浏览:

在品类信息尚不饱和的普洱茶业内,讲究的喝茶人每喝一款熟茶都需要询问发酵的技术和年份。伴随产品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很多熟茶发酵技术也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

茶叶进化论

编者按:这是近期茶叶进化论进行的一场直播,李扬老师对2021年已出现的熟茶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盘点,大家认为内容还是很有意义,于是整理出来:

在品类信息尚不饱和的普洱茶业内,讲究的喝茶人每喝一款熟茶都需要询问发酵的技术和年份。伴随产品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很多熟茶发酵技术也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如:

传统大堆发酵技术,小堆离地发酵技术,茶曲添加技术,茶叶进化论技术……

那么,不同的发酵技术,你喜欢哪种呢?

内容大纲:

1、发酵的目的

2、什么样的发酵是好的?

3、传统大堆发酵

4、小堆发酵

5、大小之间

6、茶曲添加技术

7、茶叶进化论技术

8、人文的选择


1、发酵的目的

熟茶发酵就是通过调整微生物去改变茶叶的内质。

让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出来溶于水,让本来刺激物质的结构改变,使茶叶转变成一种温和醇厚的风格,这就是发酵的目的。

2、什么样的发酵是好的发酵?

先确立语境。

我们追求的熟茶品质是汤质醇厚,而茶汤里面决定醇厚度的是水溶性多糖含量。

有效微生物生长得越多,酵母长得越多,水溶性多糖就会产生得越多。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越高,熟茶的醇厚度就越高。

其中存在一个发酵效率的问题,微生物不是平白无故地去增长茶汤醇厚度,它也有一定消耗代价,需要茶里面本身的糖类给微生物供给能量。也就是说微生物最终会把茶里面的简单糖类物质消耗掉,同时能够分解出糖类的糖苷类物质也会有一定比例的消耗。

微生物一方面消耗、利用茶叶里面本身的能量物质,另一方面它又产生出具备醇厚感的物质,即水溶性多糖。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怎样衡量发酵技术?微生物消耗的活性物质越少,最终形成的多糖类增益越多,这种发酵就是好的发酵。

熟茶

接下来,列举一下几种发酵技术的特点——

3、传统大堆发酵

大堆发酵的特点:堆子大、环境稳定、发得透。但容易有堆味。

举个例子,发面团如果不人为添加酵母,让它自然发酵,小面团就不太容易发起来,大面团相对来说容易发起来。为什么?是因为体量越大,适合微生物的环境就越稳定,微生物就更容易生长。

大堆发酵跟小堆发酵相比,微生物的生长量容易积累起来,这是体量决定的,这也是大堆的优势。再加上它是现代普洱熟茶中最成熟的一种发酵技术,从73年开始直到现在有40多年的经验积累。

传统大堆发酵

传统大堆发酵

那这项技术有什么缺点呢?门槛高,一开始就要用5—10吨的料去发酵,茶叶市场一般的小商家拿出5吨的料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不单是拿出来做,整个发酵过程到最终形成熟茶产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短则半年长则几年,这都造成了高门槛。

门槛高是缺点吗?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是。如果只有大堆发酵这一种技术,会导致能够进入的人很少,可以做研究的人就更少,技术的进步就会很慢。

传统大堆发酵

还有一点就是堆子体量大,微生物长的量也大,其中杂菌的体量也容易比较大,就会导致新茶有杂菌味,即堆味。需要一段时间的存放来去堆味。(在清洁的场地,运气好的时候也可能遇到没有堆味的新茶。)

4、小堆发酵

小堆发酵的特点:堆子小,发酵门槛低,发酵容易不透,但堆味轻,新茶汤色透亮。工艺稳定性较差。

小堆发酵

小堆发酵

丨发酵门槛降低

做熟茶可以不用5吨的量,只需要几百公斤甚至几十公斤就可以做。这让很多高端原料有机会进入熟茶领域,促进熟茶多元化发展。

丨新茶汤色透亮

大堆发酵的熟茶新茶阶段汤色一般是比较浑浊的,小堆发酵往往比大堆发酵的汤色更通透明亮。

但是需要注意:通透明亮好像是一个褒义词,但了解原理后,可能发现这不是完全的褒义。正常的大堆发酵,后期会生长大量的酵母,而酵母会把纤维大量咬断分解,最终产生水溶性多糖。但是长链纤维从不溶到溶要经历一个从长到短的渐变过程,其中就有一些即将溶于水但还没有溶于水的小段纤维。这些物质会呈现出“浑浊”或者“浓稠”,(这取决于如何用词),但这些不溶于水的悬浮小颗粒的产生,却是茶汤醇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经历过“浑浊”,通过仓储醇化过程后变得明亮的汤色,才是普洱茶中好的汤色,这与类似白水的“通透”有区别。

很多小堆发酵由于微生物生长体量较小,对纤维的分解较少,所以新茶的汤色就比较亮。

小堆发酵

丨发得不够透

小堆存在一个问题,堆子总的体量就那么大,微生物需要的环境有限,所以即便有效菌的种类都长齐了,但它生长的总量也会偏少,尤其后期酵母的体量会偏少。所以小堆发酵一般在水溶性多糖的增益上会有些受限。

丨堆味轻

但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小堆整体的微生物生长量少,意味着有效菌和杂菌都长得少。有效菌长的少,水溶性多糖的增益量不够;但是杂菌长得少,就几乎没有堆味。这也是一种优势。

5、大小之间

此外,还有一种在大堆中埋入小堆茶包的“借大堆”式小体量发酵。

这种发酵方式的特点:体量可以很小,但只有本身做大堆的厂可以制作;技术操作难度较高,而且最终品质取决于大堆发酵本身的技术水平。

这种技术具有实验性意义。少量原料可以用这种方法得知大堆发酵的预估效果。

6、茶曲添加发酵

茶曲添加发酵的特点:直指熟茶品质核心,指导意义极大。

大概2000年左右的时候,云南农大的周红杰老师去勐海茶厂去参观熟茶制作,他看到茶堆上的霉菌就知道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一定和微生物相关,回来之后就展开了相关研究。

他的结论是黑曲霉产生香甜,酵母产生醇厚,等等各种菌产生相应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些成果在周老师主编的畅销书《云南普洱茶》里都有记载。后来周老师又出过《普洱茶与微生物》,就不同种微生物对茶叶的影响进行了更专业的表述。

在周老师这些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现在可以明确传统普洱茶的大体发酵过程:

第一阶段,由类黑曲为主的菌产生主要作用,产生大量糖,可称为糖化阶段。

第二阶段,由酵母为主的菌产生主要作用,消耗简单糖,产生大量水溶性多糖,可称为醇化阶段。

第三阶段,干燥,微生物消退。

熟茶发酵类比清酒发酵

熟茶发酵类比清酒发酵

既然已经知道了黑曲霉产生香甜,酵母产生醇厚,那么在发酵时把黑曲霉跟酵母添加进去,不就可以提高有效菌的比例了吗?这就是茶曲添加的方法。

在学术理论上周红杰老师是普洱茶第一专家,他对普洱茶的发展有奠基性的贡献,但是从商业转化来说他的新技术并没有产生与学术贡献上相匹配的影响。

茶曲添加技术目前来看,研究得最系统、数据存量最多的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代表是陈可可老师。

陈老师的制作方法是非常极端的,在实验室完全无菌的环境,把完全灭菌的茶叶进行单一菌种发酵,经过十几天的变化,茶叶就会发酵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状态。因为这种发酵只有糖化阶段,没有酵母产生的醇化阶段,所以茶当中的简单糖积累会非常多,刚做出来的新茶非常香甜,就跟饮料一样。但有个缺点,随着时间的存放,如果受潮有可能会变酸,香气也降低。但如果用几十年的维度去看,可能它也会进入到一种越陈越香的新状态。我个人觉得这个技术变现价值很大,让它推广开来,成为普洱茶的一种新形态是可行的。

茶曲添加发酵

茶曲添加发酵

把茶曲添加再做划分,也可以分出几类:

①在传统技术基础上人为添加有效菌。

在正常的发酵中添入菌种,人为的增加有效菌含量,让有效菌多一些,扶它一把。但需要注意技术细节,要分阶段添加,而不是一开始把它全部添进去。一开始添加前期的菌种,等糖化阶段完成到相当的水平了以后,再把酵母再添进去进行醇化阶段。

②创造无菌环境实现菌群的绝对控制

这个目前还在实验阶段。

③添加微生物的食物。

发酵的第一个阶段是糖化,之后由于含糖量提高引来了酵母开始醇化。理论上可以在糖化阶段快完成的时候添加糖,人为提高糖化水平,这个时候就能引来酵母,进行醇化。

7、茶叶进化论技术

茶叶进化论技术的特点:品质稳定,发得透,转化率高。

整个熟茶发酵过程,就是前期糖化后期醇化的过程;保证有效的转化率,就是前期保证类黑曲霉充分生长,后期保证酵母充分增长。

已经有攻略了,接下来就是顺着剧本走。

我们需要的微生物喜欢什么环境就给它创造出什么环境。新黑曲霉看到喜欢的低氧高湿环境自然就生长很快,一种菌一旦形成优势,就没有其它菌种的立足之地,堆子就能高效专心地走完糖化阶段。等糖化到一定程度就把酵母诱导出来,而酵母很强势,形成优势之后就没其它菌种什么事了。酵母长到差不多的时候开沟干燥。

茶叶进化论技术

茶叶进化论技术

整个操作过程,看似跟传统大堆发酵一样。但效果不一样。

这项技术从理论上看清晰而简单,既懂微生物又会做茶的人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训练即可掌握。

茶叶进化论技术

而熟茶发酵,在茶叶进化论技术之后,又会是什么呢?

这个技术还有没有不足之处?

非要找一个缺点,那就是它确定性太高,那种持续进化需要的“小错误”,那种不确定性的出现会变少。

8、人文的选择

虽然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产品沉淀和市场反馈是滞后和流变的。人们喜欢传统的,古典的,有故事的,有沉淀的。

这就好像如今的工业精度已经足以超越和取代绝大多数的手工,但“纯手工”制品还是受人喜欢,一旦加入了人文因素,那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物品,而是一件艺术品。

就像有些茶仓储有点湿味,有些发酵有些腥味,但这恰恰是一代人的精神印记,有这个味才“正”,才有“那味儿”。有时候它可能还代表了一种精神,就好像“干枯感”的7581,“泥煤味”的苏格兰威士忌。

这些看似是缺陷的东西,反而成为了一种传承,一种文化标签。

传统大堆发酵可能有堆味,但在它充满的“小错误”中可能打开新的技术蓝海;小堆发酵可能不够透,但它能让我们喝到老班章冰岛这样的稀有熟茶;茶曲添加技术可能尚未成熟,但它把握着规划化高品质熟茶的底层密码……

熟茶文化需要保持多样性,保持不确定性,保持犯错的机会,保持进化……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颂歌》

普洱熟茶7581

延伸阅读:

老茶风味:战胜挑战,成就风格印记

传统大堆和小堆离地发酵的区别,你可能有这些疑问

茶叶进化论:如何理解熟茶的大厂风格?

内容:李扬,编辑整理:魏华林,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小堆发酵熟茶 熟茶发酵技术 熟茶发酵

上一篇:百盛VIP茶会:从发酵食品出发,重新发现古树熟茶的意义
下一篇:茶叶进化论:如何理解熟茶的大厂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