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林读茶诗系列|石铫以及东坡提梁壶
2024-02-20 16:13:56   作者:周重林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壶身铭文写道:“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当时觉得好极了,我的朋友太俊林把这话,引用做了自己普洱茶企业的理念,企业名字就叫“永年茶业”。

苏轼发明了东坡提梁壶

《次韵周穜惠石铫》是苏轼比较有名的茶诗。先说诗里的人。

周穜,字仁熟,宋代泰州人。他与苏轼的交往,送石铫是佳话,启发了后世制壶形式。但后来周穜与苏轼交恶,就非常有戏剧性了。

在郓州任教授的周穜,在王安石身后,上书皇帝说,王安石可以配享神宗皇帝。此举激怒苏轼,他心目中的人选是富弼,于是他连写了两封折子,说周穜这个小人,太可恨可气了。同时苏轼请求自劾戴罪,为什么呢?因为周穜从江宁府右司理参军调任郓州教授,就是苏轼举荐的。

再说诗里的器。苏轼在《试院煎茶》也写过石铫:“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用石铫煮茶,这是沿袭唐代的煎茶方式,只不过唐人用釜(或作鍑)来煮茶。

釜就是锅,由生铁或瓷、石等材质做的,宋代也用。诗人陆游就是用釜的茶人,“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王迈有诗:“一饱犹可谋,三釜已不逮。”

饮茶法千年以来,其实变化不大,除了点茶这样的潮流外,还保留着大量的其他饮茶法,这是读宋代尤其要注意的。

李纲在《山居四咏之四·石铫》里,回应了苏轼所赞石铫的神奇之处,连使用的词句都差不多:“谁刳(kū)苍玉事煎烹,形制深宽洁且轻。觱(bì)沸未看浮蟹眼,飕飗(sōu liú)先听起松声。龙头豕(shǐ)腹徒嘲诮,铁涩铜腥费挈擎(chè qiè)。多病文园苦消渴,煮泉瀹茗正须卿。”

除了夸石铫深、宽、轻三大特点外,李纲还说了石铫的洁。觱沸,说的是泉水涌出的样子。飕飗是象声词,形容风雨声。挈擎,形容抽取动作。文园指司马相如,他有糖尿病,古代传说茶是糖尿病的特效药。

苏轼使用的石铫,是石材做的。遗憾的是,《汉语大辞典》的释义却说:“石铫是陶制的小烹器”,也不知道从哪来得出的结论。

石铫在宋代有广泛使用,因为煎茶法还大行其道。马廷鸾在《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之四》里说,“砖炉石铫竹方床,何必银瓶为泻汤。苦茗只堪浇菜肚,春风却负太官羊。”

啥意思呢?他说喝茶,何必要像点茶那样,非要用汤瓶。在砖炉上用石铫煮着喝,难道茶不香?

同好之人,会约在一起煎茶。方岳在《约鲁山兄》说,“莫说寻芳已后时,春蔬解甲茗搴旗。松风石铫晴云碗,不是吾曹未必奇。”不要说这个时候寻春已经来不及,蔬菜才刚刚抽芽春茶也才露出枪旗。我们就在松风下用石铫煮茶用青云碗饮吧,不是我们这伙人未必称奇。

释慧空在《甘泉惠石铫郑才仲以诗见赏次韵酬之》也说,一把石铫煎茶,人与群分。“老空煎茶器惟石,石有何好空乃惜。先生嗜好偶然同,我久眼中无此客。呼童活火煮山泉,旋破小团分五白。不嫌菌蠢赋龙头,便觉弥明犹在席。”

喜欢煎茶的人,会认为石铫煎茶才有真味。张至龙在《题白沙驿》里讲,“山泉酿酒力偏重,石铫煎茶味最真。”释仁钦在《灵岩十二景之十·白鹤泉》里说石铫煎茶味更全,“澄澄皎洁无增减,石铫煎茶味更全。”

石铫因为其古典的器形,影响到现在。

东坡提梁壶相传为宋代苏东坡所创制,这是真的吗?

这当然不可能是真的。

但是现在你到宜兴紫砂界走走,打听打听,大部分做壶的人都毫不怀疑地认为是苏轼发明了东坡提梁壶。这与我在普洱茶区遇到的情况很类似,当地人同样毫不怀疑地认为,是诸葛亮教会了他们种茶叶。比起诸葛亮教会思普地区的人种茶,苏东坡发明东坡提梁壶似乎更靠谱,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来过滇南一带,而苏东坡却是多次造访宜兴,不仅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还有晚年在宜兴养老的计划。

孔明在普洱兴茶,东坡在宜兴兴壶,宜兴紫砂壶的再度兴起,与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宜兴周边现在都是知名绿茶茶区,而绿茶泡法的主要工具是搪瓷杯与玻璃瓶。

陈年老普洱的流行,让紫砂壶再次大放异彩。

我这几年,游走在普洱茶区与紫砂壶区,以人类学考察的方式,大体搞清楚了一些事情,比如一个地方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都会拉上一个伟大的人物,诸葛亮、苏东坡都是这样的人。而这些伟大人物与当地的融合,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东坡提梁壶的定型,源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为了参加这个博览会,当时宜兴陶瓷学校的校长王世杰召集宜兴各种手艺人、乡贤开集思广益大会,出展品题材。王世杰从日本留学回来,还用紫陶设计过泡咖啡的用具,是一个有世界眼光的人。

在这个座谈会上,有人聊起苏东坡与宜兴故事,最后根据清代任伯年的《提梁壶》为样式,由汪宝根制作而成。这件作品最终获得了美国芝加哥世界工艺博览会优秀奖章,为紫砂赢得了荣誉。

但任伯年并非东坡提梁壶的始作俑者,第一个把苏东坡壶推开的,是清代画家尤荫,他说自己无意买到一把石铫,他自己考证下来,认为就是当年周穜送苏轼的那把,于是把自己书房改成了石铫书房,还请人用紫砂仿制了多把石铫壶,自己也画了很多副《石铫图》赠人,因为他的积极推广,石铫壶才得以流传。

尤荫的石铫壶影响了陈曼生,陈曼生研发的石铫壶,为众壶之首,也是紫砂壶的灵感之源,自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紫砂时代,也说明了文化之于紫砂壶,之于地方的价值。

曼生石铫壶身铭文上说:“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铭文的意思是,这把壶灵感来自周穜送苏轼的那把石铫,但已经有了改进。

我第一次见曼生壶,是一把石瓢。

壶身铭文写道:“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当时觉得好极了,我的朋友太俊林把这话,引用做了自己普洱茶企业的理念,企业名字就叫“永年茶业”。

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作者:周重林,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东坡提梁壶 茶业复兴 周重林

上一篇:洛杉矶华人咨询网:美国教授倡导喝茶加盐,引发英国人抗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