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静卧在雨林河谷里的人字桥
2022-05-28 00:30:00   作者:欧巴非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作为这条铁路的要塞的人字桥,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普洱杂志

111年前,全长854公里的滇越铁路全线通车,法国人的锡矿输出计划变为现实,震动了当时极端闭塞的云南,铁轨不仅从亘古静止的大地上无情地穿过,并且永远改变了深山里的人们对时间和速度的认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山间马帮加蛮耗古渡的物流方式正被悄然改变,蒙自海关也因为铁路的贯通一跃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通商大港。陌生且时髦的生活方式鲁莽闯入,让铁路沿线封闭了千年的深山打开了与世界对话的大门。

滇越铁路的到来,让云南从马车时代一举进入到火车时代。它使云南在一夜之间从中国最封闭的边疆省份变成一个开放的前沿,一个日夜与世界发生着关联的区域。尽管这一切的渊源始于法兰西的殖民掠夺,但对于中国日后的对外交通,云南的现代化进程,滇越铁路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1913年,云南选送欧美的留学生,就完全取道滇越铁路出国。此外,石龙坝电站西门子机组的运输也是得益于这条铁路;1915年12月,蔡锷将军沿着滇越铁路北上,与云南军都督唐继尧一起发动了震撼中国的护国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滇越铁路成为中国大后方与国外联系的重要陆上运输线。直至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滇越线也承担着云南经济动脉的功能。

普洱杂志

然而,仅仅一个多世纪,轨道交通的迭代就从寸轨进化到米轨,准轨又取代了米轨,直至今日,高铁、地铁仍不停地刷新着国人对速度和科技的认知,而这条曾经印证着滇东南繁荣的铁道却渐渐虚幻在人们的视野里,很多专属于滇越铁路的符号在快速消失,或蛰伏于乡野。

所幸,碧色寨、开远站、个碧石、人字桥等等这些大IP,还倔强地存在着。

作为一名热爱铁路的滇东南土著,我一直对人字桥——这座次南溪河谷间的钢铁坐标怀揣执念。总算,在去年夏天,趁回老家的间隙造访了一圈这座人类交通建筑史上的奇迹。

普洱杂志

出屏边县城后沿326国道蜿蜒速降,道路两侧没有受过第四世纪冰川袭击的原始森林携带着每立方厘米2331个负氧离子的空气扑面而来,海拔从1400m降至320m左右,路旁植被被替换成成片的香蕉林和荔枝园,汽车包裹着湿热的空气拐进芷白线后,公路就和滇越铁路平行向北延伸远开来。雨季尚未到达,次南溪河奔流的河水青蓝且不显湍急,河边的芒果开始青涩转黄,慵懒的随风摇晃,给行驶添了几分热闹的野趣。过了湾塘,峡谷的印记越发明显,铁路沿着河谷右侧平行延伸。路况极好的乡道混搭着亚热带季雨林初夏的味道让50分钟的车程一笑而过。

泊车,抬头,人字桥就横跨在两座相距67米左右的绝壁之间,桥面离谷底高达102米,桥下河谷里成堆的当地小孩乐享着戏水的快乐,他们尚未知晓,上空67米长的钢铁大物消耗了800多名中国路工的生命,平均每米死亡12人,这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令人惊骇的数字。当年法国报纸称:中国工人在人字桥上的施工是“死亡之上的舞蹈”。一百年来,它承载过了南来北往的数十万趟次列车,而至今桥梁的一个铆钉一个螺丝都没有更换过。

普洱杂志

滇越铁路穿越了滇中南无数的高山深谷,由于修建时的技术水平和修建者从降低成本考虑,整条铁路都是依山就势而修。遇山螺旋形盘蜒而上,遇深沟就要多走几十公里路而绕过,一条铁路往往是对岸相望,却相距甚远。而人字桥就是为了解决跨越河谷的距离成本。

远远望去,人字桥凌驾于悬崖峭壁之间,气势磅礴。穿过右半山的涵洞就是人字桥的西端,守桥人在这个99%时间都寂寞的岗位上融入着此刻1%的喧嚣。经过一个世纪洗礼的“峡谷埃菲尔铁塔”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自拍杆咔擦后留在山谷里的还是只有白云、暖风和苍狗。桥上风很无常,一阵无头绪的山风却能把烦扰吹进河谷深处。

普洱杂志

午后的阳光把钢铁结构照射出好看的光影,茂密的植被透出饱和度恰好的色泽,从桥的另一端进入南侧的涵洞,洞口是老站房,一个苗族大姐在后工业时代留下的石桌前做着针线活,用蹩脚的普通话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观光客搭着话。轨道带着好看的曲度一路向南,最终抵达山那边的海洋。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作为这条铁路的要塞的人字桥,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00年来,它虽然饱受沧桑,至今却依然傲立,即使是在号称“桥梁基建狂魔”的中国,静卧雨林河谷中的人字桥,依然是不可逾越的经典。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3月刊

作者丨欧巴非

作者丨欧巴非,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滇越铁路

上一篇:茶客老金的品茶日志:喝茶感悟二三事(3)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