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我迫切的工作是让茶道艺术重返艺术殿堂
2022-09-16 20:33:57   作者:林茂   来源:《南丹山》    浏览:

这是师宗县作协主席林茂对周重林的采访,原文刊于师宗文学刊物《南丹山》2022年第2期。周重林是师宗人,师宗是世界茶源地之一,那里的大厂茶是地球上较为古老的茶树品种。

茶业复兴周重林

编者按:这是师宗县作协主席林茂对周重林的采访,原文刊于师宗文学刊物《南丹山》2022年第2期。周重林是师宗人,师宗是世界茶源地之一,那里的大厂茶是地球上较为古老的茶树品种。

上线人物:周重林,云南师宗人,著名茶文化学者、作家,多本茶书畅销两岸四地,被《光明日报》称为“云南茶文化研究领军人物”。代表作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等。

文学茶座

时间:2022年6月11日

地点:昆明雄达茶城·[茶业复兴]猫猫茶书馆

对话:周重林、林茂

茶业复兴

林茂:人有千般累,茶有千般味!重林兄忙得很啊!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们羡慕!今年5月21日——“国际茶日”那天,我们在自媒体上,还看到了CNC(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节目主持人对你的采访。视频中,你对茶、对茶文化、对茶业复兴的阐述很出彩。作为师宗老乡,又是文友茶友,我们今天就从这个话题聊起吧!

周重林:

感谢林茂兄。除了这次与国际茶日有关的采访外,今年新华社还发了3篇与世界阅读日有关采访,他们的兴趣在于,为什么我会走上一条特色茶路?

而我的坚持在于,茶是一种世界语言,是中国为数不多影响过世界文明的物质。也恰恰因为饮茶太过于普及,常见,有一些重要的东西也随即被遮蔽。

茶业复兴周重林

我这些年研究,就是要把茶文化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来,让其再次光亮。我们不仅有饮茶史,还有对茶的审美与精神史。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各地都有文联,文联中有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但有茶道艺术家协会吗?没有!各大院校的艺术学院,都有教音乐,有教绘画的,但有教茶道艺术的吗?没有。在这个时代,茶道艺术已经被艺术除名,茶道艺术家只能顶着茶人的帽子,烧水度日。我在《茶之基本》里重申了陆羽与茶道艺术的关系,《茶经》成书时间比《历代名画记》还早100年,在唐代,颜真卿的书法还没有陆羽茶道认可度高呢。

看见茶文化

中华书局会在今年将出版我对宋代茶艺术的研究,希望能持续唤醒大家对茶道艺术的关注。在宋代,茶艺,特别指茶道艺术,是与绘画、书法、围棋、古琴等并列的。我们今天的茶艺其实的矮化了这门艺术,大家还肤浅地讨论“茶艺”这个词组谁先说的,无视这门艺术在中国鲜活地存在了千百年。

看见茶文化

我们联合小罐茶正在昆明做一个“看见茶文化”的茶书主题展览,许多人来到猫猫书店,都被数千册计的茶书惊到了。看见,才能相信。

看见茶文化

林茂:这些年,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迹遍布茶山,揭开了云南古茶园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据说已经出了二三十本书了,我那里都有5本。其中,我细读了你的《造物记》《普洱熟茶教科书》《茶之基本》,受益匪浅。从这个意义上,你对茶文化,尤其是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颇深。特别是你去年回师宗老家,专门走了一趟五龙大厂,了解考察了大厂茶的情况。事后你写的那篇《离昆明最近的古茶园在哪里》刷屏了,据说登上了新华网,还有好几家报刊转载。在这里,我们想听听你对云南古茶园特别是师宗大厂茶的见解。

周重林:

大厂茶是茶种演化史上的重要物种,是佐证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重要证据。我采访当地人,他们说以前大厂村周边都是大茶树,有些被砍了卖到我老家雄壁的煤矿区了。我少年时代挖过煤,有些地下矿井使用的木材确实是从五龙这边运输过去的。我一想到这个,就觉得很神奇,自己居然那么早就与古茶树相遇了?当时煤是地下乌色黄金,值钱,现在古茶树是地上绿色黄金,值钱。自从知道这事后,我就跟人说,我与古茶树的缘分早啊。

造物记

我对古茶树的研究有别于植物学上的山茶属,也有别于农学的品种,我走的人文古树研究的路子,更强调古茶树与人的交互行为。许多西方学者采访我,都问我研究茶文化是不是有家庭的影响,或者有师承,早些年我会认为是个人兴趣所致,但近些年就不那么确定了,因为兴趣也是有一个培养的过程,比如我喜欢吃土豆,就是区域造就。师宗乃至昆明,在我的少年期,并没有受到茶的滋养。

造物记

根究起来,对茶文化的研究是大学受到老师以及翠湖茶文化圈的影响,为此我还写过《翠湖边的饮茶人》,追溯从钱穆到李埏,再到木霁弘的茶缘分。我写师宗的古茶树,也追溯了张芳赐以及闵天禄等人的研究,以后要是有人写师宗茶文化,会不会写到我与这块土地的渊源?我更看重的是,因为我的研究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研究行列。

林茂:大约是2021年,师宗文学季刊《南丹山》第1-2期合刊发表了你写的一篇散文《我的高考》,文中回顾了你的读书生涯。由此我知道,你其实中学时代就已经初展才华了。所以,我们聊聊你的成长历程吧!回望来路,或许会给我们那些陷落在青春期的少年以启迪。

周重林:

我的文字很少回顾大学以前,我前后写过两篇高考回忆,一篇发在《人民日报》,一篇发在《都市时报》。我还写过一篇对煤山回忆的长文,发在鄢烈山主编的一本刊物上。一个煤山少年因为知识发生的命运转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上初中的时候,我写作文就经常被老师表扬,因为掌握的词汇与写法超过了同龄人,但我并不认为觉得自己好,到了高中,才有把自己作品印成铅字的愿望。在《中国青年》上,我发过一封读者来信,讨论想象力的问题,后来成了这本杂志的编辑记者,我到北京报到那天,在编辑部校对了自己提前投的稿。

高中三年,我在师宗县的文化馆与图书馆,读了很多杂志与图书。还在师宗的文笔书屋买了好多书。前些年某一天路过的时候,这家书店还在开着,很是感慨,我在这家书店,第一次见到钱锺书的《管锥编》。

这几年我才知道,我初中的一个同学,写了好几本小说。而我高中的室友,已是名教授。那个时候都讲考试排名,个人兴趣得不到尊重。我大学同学就在师宗工作,他看了《南丹山》上我写的高考文章,说自己仿佛上了一个假高中,因为大部分人与事他不记得了。

我记得,是因为重要。语文老师杨康泰先生,时常对我勉励,断言不到30岁,我就会写出很好的作品。数学老师徐永平邀约我走在学校长满杂草的足球场,那个场景就是村上春树说的,有种东西从上空飘下来,落到了掌心。那是希望,是一种幸运。我在师宗一中,从倒数三四名,半年时间考到年级第一,是与老师的勉励分不开,与文化馆图书馆的书籍分不开。

但知识人返乡情绪很复杂。有一部电影叫《杰出公民》,讲了一位作家返乡后,各种爱恨情仇瞬间引爆,他最后死于家乡人的射杀。

林茂:你的著作中,我了解及已有的5本,我都喜欢!最喜欢的还是那本《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我喜欢那种大散文的笔调,还有那种既有专业性又有艺术性的文化阐释。怎么样?我有点好奇,想请你谈谈你的著作,你的“猫猫书店”,还有你的“锥子周文化机构”商业模型等等,这也会给我们的本土文化建设带来一些启发。

造物记

周重林:

《造物记》是我在《勐库寻茶记》《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后又一本领衔主创的作品,延续那种人文古树的写法,讲古茶树、古民族、古茶俗与古道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古茶园养护方式,也有不同的品饮,有些民族喜欢吃鲜叶,有些喜欢黄叶,有些喜欢腌了再吃,有些喜欢泡茶水喝,也有些民族纯粹把茶树当做木材,既不喝茶水,也不吃茶叶,他们把茶树养成后,卖木材,这就有点大厂茶曾经遭遇。过去大家写这些事,太过于蜻蜓点水,从经济植物竞争角度看,茶树是极其容易被代替,比如罂粟、烟叶、大麻、橡胶、玉米、土豆、大白菜,但为什么云南还是规模化地把古茶树保留下来了?过去说是因为这些民族懒,不勤于赶时髦,但真的如此吗?

造物记

茶山部分的创作属于地方性知识,是我们作品的一个类别。我个人还有重释经典部分的创作,唐代的已经出了《茶之基本》,宋代的这本7月初交给了中华书局,接着会写明代与清代的茶文化,晚清已经写有《茶叶战争》,民国有《民国茶范》,最后形成周重林重释茶文化经典这么一个系列。

我的公司是文化创意公司,有自媒体平台,运营9年以来,已是茶行业自媒体的头部。猫猫书店是一家门卖茶书的书店,读者遍布全球。我今年主持了一个每周四晚上连线作者的读书会,让作者、出版社与读者有一个高效互动的平台。

造物记

这种一条龙产业在出版业很少见,我一个人兼着作者、记者、编辑、出版人、书店老板以及说书人等各种职业角色。

林茂:你的写作高效而丰产,而且涉猎甚广,不断向“茶”的新领域掘进,其文字背后除了游历所得,还有你高速、高效、高融合的阅读支撑。关于阅读,我与身边的作者交流时经常会说一句话:写东西的人,你的阅读务必要淹没你的写作,你写出的东西才厚实。在这里,就以你个人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感悟。

周重林:

我一年大约会读200多本书,精读50本左右,翻翻的书约200多本。晚上一般是追网络小说,看动漫,看电影与电视剧。阅读与写作是从小的爱好,现在多了喝茶、看球、旅行与跑步。我有10年时间写了大量书评、影评与球评,现在更多是边喝茶,边读书写作。

我有过一些黯淡的日子,都是靠阅读支撑下来。阅读会让人知道世界的辽阔,认知的有限,我不能理解那些不读书的人。

造物记

过去的一周,我早上7点到7点40分在家看《宋史》,用等吃早餐时间来读书,然后送娃去学校。八点半到办公室,开始阅读与写作,中午休息会,下午一般是接待茶友书友,晚上读小说、看影视,做笔记。我算了下,我等飞机的时候也读了很多书,因为机场有书店,我通常会买一本带着,飞机上也可以读。读的书五花八门,啥都有。

林茂:《南丹山》是师宗一份珍贵的文学期刊。这些年,虽然财政困难,但县委、县政府一直支持,才使这份刊物存活下来,成为师宗文化的一个标签。现在,线上线下,纸媒发行与电子发布“双通道”运行,在省、市、县文化、文学业界口碑很好。我想,你的研究方向虽然主攻茶文化,但文学你也是有情怀的。今后能否有些合作,比如我们《南丹山》每期都赠送你的“猫猫书店”,你也可以来给我们作者讲讲茶文化。当然,渠道和方式还有很多选项。不知你作何感想?

周重林:

挺好啊。我个人挺有兴趣了解与乡土有关的创作,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其实师宗在外面有很多才子,如果有一本刊物作为载体,会串联起来很多人。

林茂:重林兄,时间不早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感谢你如约而至!感谢“猫猫茶书馆”提供方便!今天的文学茶座谈的很愉快,这个访谈文本刊发时,我还会同时转载你的那篇《离昆明最近的古茶园在哪里》一文,以拓展访谈的纵深度,不过题目改为《师宗古茶园探秘》。再次谢谢你!你回老家时我们再聚!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周重林 茶道艺术 茶道

上一篇:周重林对话钉耙山老毛:为什么钉耙山还会有那么大的魅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