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匠心制茶,推进文化自信!
2023-01-04 22:25:22   作者:蔡镇楚   来源:茶周刊    浏览:

蔡镇楚,号石竹山人,湖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中国茶文化专家,茶美学的开创者,中华茶祖文化的理论奠基人,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蔡镇楚

蔡镇楚

编者按

日前,习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茶行业引起热烈反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蔡镇楚撰写学习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蔡镇楚,号石竹山人,湖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中国茶文化专家,茶美学的开创者,中华茶祖文化的理论奠基人,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孔氏谈苑》记载:唐文宗曾对近臣说:“词臣之选,古今尤重。朕闻朝廷选拔一舍人,六亲皆贺,谚以为是一佛出世,岂容易哉!”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犹如“一佛出世”,佛光普照。中国茶人围炉煮清茶,奔走相告;长袖舞香风,举杯庆贺。习总书记也看重这大德之选,做出重要批示。我认真拜读,深刻领悟,感受总书记胸怀全局,高屋建瓴,站在深化文明互鉴的高度,来看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具体而言,我体会有四点:一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这是总体评价;二是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三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四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要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总目标。

据悉,中国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3项,独占鳌头。总书记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的个案分析,以管窥豹,体现大国领袖观察事物的大气派、大格局、大战略眼光。如何落实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中国茶文化专家,我提出以下见解:

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抱团申遗成功,以全国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集中国茶传统技艺之大成,可谓历次申遗“体量之最”,既说明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及其相关茶俗之珍贵无比,也说明现代传承之紧迫性。所以习总书记才如此重视,并且指示的总体思考在于弘扬中华茶文化,而非限于传统制茶技艺。

茶百戏非遗传承人章志峰创作水丹青

茶百戏非遗传承人章志峰创作“水丹青”。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二、中华茶文化之博大精深,以天地人三才、儒释道三教、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申遗成功的传统制茶技艺,属于中国茶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但只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并非其内容之全部。中华茶文化大体包括雅俗共赏两大文化属性:俗者着眼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属于民俗文化范畴的一种生活方式;雅者立足于“琴棋书画诗酒茶”,属于文人雅士的一种审美情趣。唯有雅俗共赏,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上升到文化层面,才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三、中华茶文化研究可以多样化,但必须以民生为本,坚决贯彻习总书记“三茶统筹”重要指示精神,克服轻文化的片面观念,坚持“两手抓”,科技赋能,文化铸魂,或说科技与文化是中国茶产业赖以腾飞的两大翅膀,共同推动中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还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研究,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唯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以茶为媒,茶和天下,实施茶叙外交,有益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落实申遗成果,必须全力打造茶叶品牌与龙头企业。许多人有“中国7万家茶企敌不过英国一个立顿”的误解,缺乏自信自强心。茶叶品牌的打造,要靠国运、国力与茶业自身竞争力,中国茶叶有自身的自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与科技优势,是一个立顿难以超越的,不要自惭形秽。当今之中国茶业,从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销售规模,到文化科技含量,茶叶人才培养,乃是茶叶世界的龙头,茶叶王国的世界地位始终难以动摇。

五、茶是民生产业,要坚持茶是“人在草木之间”的本质属性,正确处理茶与自然的关系,回归本体,回归自然,回归大众。那些以资本炒作礼品茶、高档茶、天价茶,都违背了茶的本质属性与产业使命。习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流域是中国茶叶的摇篮,万里茶山之翠绿,与万里长江之灵动交相辉映,所构建的北纬30°黄金纬度带与神秘文化带,是中国优质绿茶的原产地。中国以绿茶为主,六大茶类同步发展。此次申遗成功的44个中国茶传统制作技艺,绿茶15个,占其34%之多,正体现出以绿色为基调的中华茶文明,乃是人类生态文明的最佳样板。

央视专题短片人在草木间

央视专题短片《人在草木间》。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六、当今之世的中国茶,既要巩固中国茶申遗成果,又要正确处理好传统制茶技艺与机械化、标准化的关系,即既要传承与弘扬传统制茶技艺,又要精益求精,推动茶企现代化,实施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但是必须坚持传统制茶技艺的服务性功能,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七、茶道是茶文化的精髓,中华茶道属于“美的哲学”,与宗教化的日本茶道不同。中华茶道之四谛,是“廉美和敬”,还是所谓“清寂和美”?茶文化界莫衷一是,我在《茶美学》里主“廉美和敬”说。茶道不同于茶艺,茶艺主技,茶道主理。道是法则、原理,属于形而上者;艺是技艺、方法,属于形而下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源于哲学,是智慧之学;在茶文化面前,却是技而非道。成功申遗的“制茶技艺”,是技术而非道义,中国茶文化才是统帅传统制茶技艺的灵魂。

红日东升,其道大光;有道无术,术亦可求;有术无道,术乃无存。余其宅兹中国,承继千秋伟业。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本体,匠心做茶,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以茶为媒,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科技支撑,文化赋能中国茶业,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作者:蔡镇楚,图文来源:茶周刊,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蔡镇楚 茶文化 匠心制茶

上一篇:普洱杂志:用智慧点亮我们的精神光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