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迷误之十:茶文化史对泡好茶的作用「一如茶香专栏」
2020-04-06 10:59:21   作者:叶羽晴川   来源:一如茶香    浏览:

实际上这首诗把品茶之美写得淋漓尽致,然而,可以看到后文中有更浓重的悯农意味。品茶的话,可以读《七碗茶歌》,如果想要更深地理解当时的世情,更应该完整的读完这首诗。

一如茶香茶叶冲泡

在中华茶文化中神农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茶祖”。

陆羽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史第一本茶叶专著,他是湖北天门人。他的师父是智积禅师。陆羽三岁时被智积禅师从外面捡了回来。在寺院里放牛,念经,智积禅师教他泡茶。可是陆羽志不在此,最后逃出了寺院。到一个马戏团演小丑,甚至还写了剧本。遇到了李季卿、皎然等,也开始了茶的研究。时值安史之乱,流落到浙江长兴,写了影响了中国茶文化史的第一本茶文化专著——《茶经》。所以他也被人称为茶圣。

除了茶祖,茶圣,中国茶文化史上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人,那就是卢仝。也被人成为——茶仙。他写的一首诗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文如下: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蓝体字部分也是绝大多数茶人都熟悉的《七碗茶歌》。

实际上这首诗把品茶之美写得淋漓尽致,然而,可以看到后文中有更浓重的悯农意味。品茶的话,可以读《七碗茶歌》,如果想要更深地理解当时的世情,更应该完整的读完这首诗。

时光流转,到了宋代,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成功的艺术家,一个失败的皇帝,让后代茶人提起来就津津乐道的玩茶人出现了,他就是——宋徽宗。他可以以皇帝之尊为群臣点茶,还写了一本茶书《大观茶论》。

到了明代,朱元璋觉得大家都喝龙凤团茶太耗费人力物力,做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决定,那就是废除团茶入贡,所有的人都开始喝散茶了。这也为我们现代泡饮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饮茶方式从神农时代之前的羹饮、到神农时代分饮出来,到陆羽《茶经》问世,茶具茶器变成专门用具。茶字从“荼”变成“茶”。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到明代的泡茶。饮茶方式到制茶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不分类到现在有六大基本茶类。茶文化的丰富程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以上文字算是茶文化的一个极简史,而且特别适合去传播。然而,当你看完了这一段文字之后,你看看自己的泡茶水平得到了提升?如果是否定的,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很清楚自己目前正在做什么。

泡茶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专业的刻意练习。

注:本文并不是说茶文化史没有用。而是对泡茶这件事没有帮助。对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敬畏感是有很大作用的。

作者:叶羽晴川,图文来源:一如茶香,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热词搜索: 茶之迷误 茶文化 泡茶 一如茶香

上一篇:茶之迷误之九:真正的泡茶大师「一如茶香专栏」
下一篇:茶之迷误之十一:跟着茶农学泡茶「一如茶香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