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杂志:“浓”OR“厚”,你分得清楚吗?
喝茶,特别是喝普洱茶,可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对于很多初入普洱茶门道的人来说,对茶汤的两种描述浓和厚是非常常见的用词了。特别是“厚”字,往往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
交流茶品——2015年苦竹山、2016苦竹山(吾茶共饮)
想起自己也曾经做过2015~2016这两年的苦竹山,于是就翻出茶品拆茶取样,同时也分享给了我各一泡,今天放一起喝一下,感受一下这两款陈年苦竹山的韵味。
-
哪些普洱生茶?不适合存在一个罐子里
南茗佳人:哪些普洱生茶?不适合存在一个罐子里
-
海湾茶业:不以耐泡论英雄!
普洱茶的「耐泡度」,是我们在日常品鉴普洱茶时总谈起的话题,很多人会通过一款茶是否耐泡来评判它的好坏。虽然茶品各有千秋,但耐泡度的差异,不是决定品质优劣的唯一标准。
-
普洱茶二级市场年份明星茶价格的破价,普洱茶越存越值钱的天塌了吗?
普洱茶市场,从开始的品牌到授权消费商,再从授权消费商的圈子,再到由授权消费商圈子逐渐扩大到所有消费商的圈子和二级市场。普洱茶的销售体系线路交叉复杂。
-
普洱茶的“唛号”是什么?一篇文章告诉你!
茶叶包装上常见的一组神秘数字,这就是普洱茶的唛号,是一种用数字方式表示普洱茶的名称,代表茶品的重要身份信息。
-
普洱杂志:那些年,我们这样做茶叶出口
七子饼茶7572、7542、7532、8582、8592、8653、8663,沱茶:7663、7653、7643,散茶:5、6、7、8、9、10级还有级外茶。
-
普洱杂志:影响普洱茶耐泡性的八大因素
影响普洱茶耐泡性的八大因素
-
普洱茶消费观念:值价比深入人心,随缘消费正当时
普洱茶的消费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同人群的消费偏好而变化的。在以前我的文中有做过相关的投票,票数多的是选择茶品品质和拍品牌两个选项。
-
普洱杂志:“老茶头”是什么?
普洱熟茶都是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一堆茶的中间会升温,然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
-
云茶观察:普洱茶熟茶为什么销量和拆饮量都比生茶多?
普洱茶熟茶1973年研发成功,到了1975年才批量生产出成品发售。不到50年的时间。普洱茶熟茶已经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欢,尤其有保健需求和身体调理需求的人群。
-
普洱杂志:喝茶这件事,古人玩得很“浪”
如今,新茶饮势头正盛,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从纯茶饮的角度,去看待新茶饮究竟是不是“喝茶”。因为在喝茶和调饮这件事上,古人比我们玩得更溜也更远。
-
赏春——2024年“无上清凉”(孙德忠)
东北小孙今年收料制作的茶品,2024年“无上清凉”,“无上清凉”这款茶小孙也做了两三年了,属于风格韵味非常清晰的一款茶,只是批次不同,品质差异也比较大,看看今年的这款头春品质
-
普洱茶市场是时候该考虑普洱茶的性价比了
普洱茶市场在上升的阶段,很少有人会提及性价比,而在消费下降市场下降的这几年,性价比普洱茶对于消费者来说算是日常生活口粮茶的首选。
-
老板不是买不起普洱茶喝,而是觉得理所应当
茶叶好卖的时候,大家也没这么闲,事情也没这么多。最近刷到几个的茶商(茶农)视频,无不都是对于上茶山的一些茶友的一种看法。
-
茶汤表面的泡沫是什么?
大家平时泡茶,水温普遍比较高,注水时又会引起茶叶翻滚,也就更容易让茶皂素大量浸出,从而在茶汤表面形成丰富的泡沫。
-
普洱杂志:茶叶的涩味(感)是怎么产生的?
说到茶的滋味,茶人们总爱提及那句“不苦不涩不为茶”。所谓涩感,也常被称为收敛感,其实不属于味觉,而是触觉。它让口腔跟舌头产生一种被“抓住”的收敛感觉。
-
普洱趣谈|你知道自己是哪个门派吗?
普洱茶行业中,既有从事生产、经营和学术研究的圈内人士,也有业余的爱好者、消费者和收藏家,即像帮派林立的武林,又像各有特色的动物,围着一片树叶来回折腾,各行其是、乐此不疲。
-
答疑解惑:第几泡才是普洱茶的精华?
喝茶,如选茶,人对了,茶就对了;茶对了,细细品来,每一泡茶都是精华。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每一泡茶汤,如似人生正款款走来。喝茶吧,就好好喝茶,且喝且珍惜。
-
答疑解惑:普洱茶要放几年才好喝?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喝茶这件事,还是要多试,喝的频率高了,久而久之,也就知道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更适合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