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师恩:王九朝先生轶事【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2024-06-11 17:39:04   作者: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来源:马哲峰    浏览:

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很久没有梦到老师了,醒来的夜晚会觉得怅然若失。

老师精于书画艺术,我则是纯粹的艺术门外汉,蒙老师垂怜,拜入老师门下,成了第一个私淑弟子。

恰恰是因为我不懂行,所以经常口无遮拦。每次当着老师的面儿,先开宗名义:“老师,书画我可是不懂啊!我可是要胡扯了啊!”老师先是拉长语调,长长的“咦···”上一声,咂咂嘴说:“你是外行,外行有权力胡扯。”于是我就满嘴跑火车,胡乱评论一气:“老师,我看很多人写字画画,跟建筑工砌墙、批灰都差不多,都是熟练工的活儿,也冇啥创造力。”老师笑骂我说:“你小子虽然不懂,胡诌的有点道理。”

我亲眼见证过老师内行的眼光,有个朋友新开了一个茶叶店,开业当天挂了一屋子名家书画。老师背着手走进去,慢悠悠地说:“这都是一眼假啊!”老板陪着笑脸说:“这不是想充充门面,又不想花钱嘛。”老师安慰他说:“没关系!真的跟这水平也差不多。”

还有次我师弟韩朝跟我老师去博物馆观展,号称是唐宋元明清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老师脚步不停,只是拿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嘴里喃喃自语:“假哩!假哩!哎!挂了一屋子假货呀!”我师弟连忙叫人去问,没多大工夫,馆长一路小跑过来了,连忙赔不是说:“真品都在仓库里,这都是复制品。”

还有一次,也是我师弟陪老师去看号称是一位名家书画展,末了叹了口气说:“这个人怕是不中了呀!”当时我师弟只是纳闷儿,心想老师不但会评书画,还会透过书画作品给人看命?没过一个月,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豆腐块儿大小的报道,那位名家过世了。看了名字,连忙跑去找老师求证原由,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说:“这位老先生八十多岁了,临了挣扎着想再上个层次,乃何力不从心,就是上不去了。”末了,又感叹自己说:“我能到哪个层次,也要看老天让我活多少岁。”

再有就是一位当时如日中天的书画大家,频频在央视露面,各种自夸海口,老师不以为然地说:“某某,他那字就是美术字,画的画只有线条儿。”过了两年,媒体曝光,某大家流水线式批发画画,引起舆论哗然。

时不时老师也会流露出戏谑的一面,有次参加茶城举办的书画笔会,一下笔就觉察出异样,仍然凭借老辣的笔法完成了作品。然后立马收笔站在一旁静观其变,悄悄告诉我说:“纸是假的。”意思是宣纸有问题。果然不出所料,其他书画家大为窘迫,一个个大汗淋漓的狼狈景象,令人不禁为之莞尔。

平素里,老师随手拿草纸写写画画,师兄师姐见了都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老师就调侃说:“这也拿出去卖线啦!”过年的时候,老师手写的对联贴到门上,转眼就不见了。只好再写再贴,结果还是一样,终是无奈作罢。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大多数时候,有人拿所谓的名家书画让老师来看,老师马上把脸扭向一边,“拿走!拿走!看了害眼。”

很多人只会抄写,老师评价说:“唐诗宋词原本不俗,都是被俗人写多了,也就跟着俗了。”偶有一次笔会上,一个所谓的名家写了一首一二三四开头的打油诗,其他所有写字画画的都摇身称妙。从那之后,再也不想看到这种人了。

老师的画作,诗都是自己题的。有一年小师妹画了幅画让老师题诗,简单的画面,一个少女手掌心捧了一只小鸟。略作思酎,老师提笔写下一首诗:“娇娇处子弄清岑,一派天然出清纯。谁言鸟语识不得,大千世界皆佛音。”立马就让这原本平常的画作有了不同的气韵。

当时小师妹在英国留学,我们师兄弟都管她爸爸叫叔,张叔为人热情,经常调侃老师说:“王老师!你看你,天天穿的啦不啦撒不撒(河南方言,意为不讲究),跟个拉板车的一样,也不收拾收拾。”闻听此言,小师妹记在心里,有次转道韩国回来,专门给老师带了当时最时兴的韩版潮牌衣服。一见面,张叔就立时三刻逼迫老师当场换上新衣服,看了老师的装扮,几乎要笑出眼泪说:“咦!这下可好,变成韩国拉板车的了。”

老师就是那种放在人群里立马找不着的寻常装扮,我也特别好奇,就问他老人家:“老师!你看人家,写字画画的,都是穿个大褂,圆口布鞋,再把头发留长,也有把胡子留长,你咋不打扮一下呢?”老师笑嘻嘻地说:“写字画画本来是一个人的特长,结果很多人写字也不中,画画也不行,没办法,只好把头发胡子留长,总归有一样是长的嘛!”听完了先是恍然大悟,然后禁不住哈哈大笑。

我跟老师非常亲昵,只要老师没发话,老师坐着,我就站在旁边,有时伏身把下巴搁在老师肩上说悄悄话。老师就敲打师兄师姐们说:“你们天天闹脾气,你们能有小马脾气大?他年轻的时候,还在街上跟人打架哩!见到我还不乖的跟猫一样?”

二〇〇八年,年过三十的我准备结婚,订婚宴的时候,撞上了高峰期,调来调去,放在了五月十二日,根本没有往别处想。老师是居士,看了一眼日子特别高兴的说:“这个是佛诞日!好!”

吃了喜酒,就到附近金城国贸大厦二十三楼师弟那里去闲坐。上洗手间的时候,地震发生了,屋子里的桌子来回漂移。师弟师妹搀扶着老师沿着楼梯一路跑下来,惊魂甫定,才发现脚上的鞋子不见了。师弟师妹说要回去找,老师果断阻止说:“算了,这么多人丢的鞋估计得有几千只,还去翻找,臭都臭死了。”后来老师告诉我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当时是咋从楼上跑下来的。”

一转眼,十六年过去了。每每令我感到懊恼的事情,就是我总觉得老师就守在身边,跟老师学习写字画画都是早晚的事儿,当时年轻的时候只顾着为事业奔波,孰能料到,这居然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想念老师的时候,就看看老师的字画,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那都是生命中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作者简介: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茶文化

上一篇:最新中金研究对茶行业品牌化的看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