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沉在金沙江底的渡口印记
2022-10-12 19:27:44   作者:欧巴非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随着这一座座超级工程的陆续蓄水,镌刻着金沙江大峡谷京运水道的历史烙印将随之沉入江底,尘封在东去的浪涛里。

普洱杂志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随着这一座座超级工程的陆续蓄水,镌刻着金沙江大峡谷京运水道的历史烙印将随之沉入江底,尘封在东去的浪涛里。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将何去何从,他们的记忆是否会附着在基因里延续下去……

从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起始,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就在大地上切削出深深的峡谷,成为阻隔两岸往来的天堑。直至流过攀枝花后,江面才豁然平缓。为跨越大江,金沙江中游的人们借助舟船摆渡,互通往来。直到各个拦河大坝蓄水前,无论人、货,甚是车辆,都是通过摆渡船穿梭在两岸的日常中,渡船成为了维系金沙江两岸的情感纽带。也是在千百年来的熙攘里,岸边生长出了一个个有人味的古渡,每天上演着被烟火气包裹的日子。

普洱杂志

大兴码头

普洱杂志

其实,清朝初期,金沙江中游已是“通省大道”要津,川滇两省通商捷径。即便是在当代,这些古渡口仍然发挥着沿江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电站和桥梁的兴建,这种交通方式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沿岸人们的生活也正在悄然发生巨大改变。云南巧家与四川宁南仅一江之隔。曾经,华弹渡口曾是金沙江上最为繁华的渡口,从四川到巧家,或从巧家到四川,不管车辆还是行人都得从金沙江上摆渡而过。和巧家与宁南一样,大兴、佛滩、格勒等等这些古渡口也一度辉煌,一度人来人往。然而,在时代车轮的推动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尝试改变亘古百年的生活方式,兴许,会更安逸。

普洱杂志

追溯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就在中原一带兴起,妇好墓出土的大批青铜器验证了殷商时期铸造最高工艺水平。那么,铸造这些器皿的青铜是从何而来?众所周知,青铜是一种含有锡、铅、锌的铜,而中原的铜矿中并不含有这些金属元素,3000年前的冶金工艺也不可能产生合金。相关学者说含有这些元素的铜矿只在云南有,而且就在金沙江流域。那么是不是说3000年前,人们就通过金沙江中下游的水路、陆路把铜运往中原,创造了青铜文明呢?而那些古渡口,是否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呢?这些都是值得再深究的问题。

普洱杂志

历史书上记载,秦筑五尺道,通朱提达味县至滇池,2000多年来这条道路不仅沟通着云南与中原,还跨过横断山脉,联系着中国与世界。有人把这条路命名为“南方丝绸之路”,也许是北方丝绸之路巨大的名声使所有中国通向外界的道路都要被冠以“丝绸之路”,反而把云南高原上这条古道的真正意义所忽略。这条道路不在于它运输了多少丝绸,或者多少茶叶,它真正存在了2000多年的原因是这是一条银铜之路,朱提银和东川铜,沿着这条道路,最终变成了中国各代王朝的货币,支撑着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价值高于任何一条道路,是一条真正的黄金之路。

普洱杂志

坝修了,江涨了,人迁了,物移了。古渡口活生生的画面渐行渐远,最终沉入江底,但是,这些古道码头留在时间里的声音,定会被江河铭记。无论时空转换,还是斗转星移,这里的故事将永远镌刻进历史,渡口人的后辈们,将会永远珍视“渡口人”的印记。

本文节选自《沉在金沙江底的渡口印记》

作者丨欧巴非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1年4月刊

作者:欧巴非,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普洱茶

上一篇:境由茶转:你也可以找回身心愉悦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