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必读】喝一次吹一辈子!60年代英敏号:参香陈韵,茶气通透
2025-09-03 01:20:59   作者:艾老师选茶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60年代的英敏号老生茶,此茶存量极稀,龑王家仅藏21饼。此前开汤1饼,售出少许,如今仅余13饼藏品。愿与真正懂其价值的老茶人分享,新茶友恐难解其味。

爱普茶网创始人艾文华先生近照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在普洱茶的世界中,有些茶是拿来喝的,有些茶是拿来藏的,而有些茶,是拿来“读”的。60年代的英敏号老生茶,便是这样一部可以品的茶史。它未曾披覆绵纸,以裸饼之形走过一甲子光阴,仓储干净、气息纯正,如今仅以竹壳轻裹,静待有缘人。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此茶存量极稀,龑王家仅藏21饼。此前开汤1饼,售出少许,如今仅余13饼藏品。愿与真正懂其价值的老茶人分享,新茶友恐难解其味。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一、初见:干茶与醒茶

干茶,条索细碎,显岁月痕迹,偶见白霜,是为自然陈化之证。细闻干茶,陈香沉稳,菌香与药香渐次浮现,干净无杂,仓贮极佳。

取茶8克,投入预热的160毫升柴烧壶。热汽微蒸,参香、菌香顷刻弥漫,沉稳如山。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洗茶、洗茶一道

汤体红亮如宝石,澄澈夺目。叶底释出药香、参香与菌香,层次分明,纯净醇和。杯底留香亦是药参香气,持久不散。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二、品饮记录:十一汤,渐入佳境

头道汤:入口甜润稠滑,汤质厚实,“老味”十足。陈香与参香主导,杏仁香、米香与谷物香渐显。茶汤饱满至略带腻感,一口入喉,胸腔顿觉开阔。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第二道:甜润依旧,汤体饱满黏稠,生津已显。顺滑如米汤,香型丰富立体,参香与陈香融合无间。

第三道:甜润感突出,生津迅猛。杏仁香、参香与陈香交织,汤感仍厚如米浆,丝滑入喉。

杯香:冷却后竟透出草纸香气与糖甜香,层次妙不可言。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第四道:入口即甜,生津持续强劲。香型复杂不减,汤体饱满顺滑,回甘回香明显。

第五道:甜度依旧领先,生津不断。汤中浮起杏仁香与樟木香,滋味厚实顺滑。回甘持久,体感与茶气渐显。饮后口腔清甜湿润,留香绵长。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第六道:汤体依旧透亮。参香、樟木香与老木香成为主体,甜润度高,汤感仍厚。饮后有轻微“闷头感”,是老茶气韵下沉之征。

第七道:入口仍香,参香、樟木香与杏仁香犹在,汤感顺滑,滋味趋于平和。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第八道(闷2分钟):入口即甜,樟香清晰,汤感细滑依旧。老茶特征显著,汤质仍饱满如米汤,喉韵温润。

第九道(闷3分钟):甜润感极突出,陈香未散,汤感细腻。生津强烈,竟有“唇齿生津”之妙。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第十道(闷5分钟):依然甜润饱满,顺滑不水,香气犹存。

第11道(闷10分钟):入口仍甜,汤质未衰,厚实感依存。饮后生津迅猛,回甘、回甜、回香均十分显著。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三、总结:老茶之味,尽在从容

这款茶宜慢冲慢饮,三人两友,一壶清水,从容品之。

其特点可归为四:

其一,陈年老韵,底气十足,六十年光阴凝于一盏;

其二,汤感稠滑如米汤,甜润始终,厚实饱满;

其三,香型复杂而纯净,参香、菌香、杏仁香、樟木香次第绽放,高雅沉稳;

其四,体感强烈而通透,饮后回甘绵长,喉韵深润,气韵遍体。

它不是张扬奔放之茶,而是含蓄深长之品。每一口皆似与岁月对话,奢侈,却也值得。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四、冲泡建议

洗茶一道即可,快进快出,轻柔注水;

建议使用保温性强的陶壶或柴烧壶,水温宜高;

用水推荐矿物质丰富的山泉水;

前几道快出,中后段可渐次闷泡,方得真味。

图为60年代英敏号青饼

五、结语

60年代英敏号,已不仅是一片茶,更是一页可饮用的历史。它用红亮如宝石的茶汤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唯有时间能予,也唯有耐心能懂。

老茶封面图

更多存世精品老茶推荐,敬请点击进入爱普茶网《艾老师选茶奢侈品存世老茶》专题。

本文系爱普茶网艾老师选茶栏目撰写发布。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英敏号 英敏号老茶 艾老师选茶

上一篇:凤牌不只有滇红!1996年“龟背”青饼,一款被低估的王者气韵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