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黎明贡瑞原野香(麒麟普洱):烟臭入魂!“班章大白菜”风味实录 2025-08-16 02:04:37 作者:艾老师选茶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近日刚品过邓国先生定制的2004年黎明班章,余韵犹存。今日(8月15日)午后,开一饼同样出自黎明茶厂的藏品——2002年贡瑞原野香青饼。因其包装上印有醒目的“麒麟”图案,茶友们也习惯称它为“麒麟普洱”。
一、茶品溯源
这款茶的来历有些故事。据传,它是由马来西亚茶人委托“德和信”品牌负责人定制的一款茶品。选料讲究,核心是布朗山古茶园的春茶,更拼配了相当比例的班章茶料。正因这班章料的加入,加上其独特的风格,业内将其称为“黎明大白菜”(当年产量稀少,仅35件)。这“大白菜”的称谓,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标志性的风味特征。
二、开汤准备
干茶观感:条索清晰,色泽褐润,已显陈韵。细嗅干茶,陈香沉稳,甜香明显,仓储干净。
器具与用水:
投茶量:8.3克
主泡器:160毫升柴烧壶
用水:珍茗山泉水
温杯投茶:温壶烫杯后投入干茶,趁热闻香。陈香、甜香扑鼻,再次印证仓储的纯净。
三、洗茶润盏
头道洗茶:汤体明黄透亮,茶底,草木清香打底,陈香与兰香交织,沉稳而清新。杯香,陈香浓郁,带出明显的梅子酸韵;一闻之下,满口生津。
第二道洗茶:汤体金黄,透亮诱人。茶底,陈香依旧主导,梅子香愈发清晰。杯香:兰花、甜香与陈香并立。
四、正式品鉴(逐道体验)
品鉴头道茶汤:入口,甜润感立显。梅子香与烟香交织,成为主调。汤感厚实饱满,包裹感强。回甘迅速,且持久萦绕。
品鉴第二道茶汤:甜润持续,烟香更为凸显。茶汤饱满度佳,顺滑度提升。滋味浓郁厚实,冲击力显现。生津回甘来得快且力道足,持续时间长。
品鉴第三道茶汤:入口甜润依旧,烟香烟韵达到一个小高峰。汤感柔和顺滑,协调性好。滋味依然饱满厚实。生津回甘持续,身体开始感知茶气,体感初现。
品鉴第四道茶汤:口感转向甜柔。烟香与烟韵仍在,但滋味强度稍有回落,趋于适中。此时能感受到一丝涩感,与甜润感并存。生津回甘持续,气韵和体感明显。
品鉴第五道茶汤:延续甜柔风格。烟香烟韵仍然显著。滋味保持适中水平,涩感与甜润感交织。生津回甘的表现依然突出,气韵和体感持续。
品鉴第六道茶汤:甜柔感主导。烟韵和那种特有的“烟臭味”(接近班章大白菜风格)变得显著起来。滋味适中,饱满度较前几道有所下降。生津回甘仍在。
品鉴第七道茶汤:“烟臭味”成为主导风味,略带一丝苦底。整体滋味适中。生津回甘尚存。
品鉴第八道茶汤:“烟臭味”依然清晰可辨,但汤中的甜润感似乎有所回升。滋味保持适中,汤感变得顺滑细腻。生津回甘再次变得显著。
品鉴第九道茶汤(闷泡3分钟):汤体橘红,滋味厚实,苦韵强烈而集中。生津回甘表现强劲。
五、品饮总结
这款2002年的“麒麟普洱”(黎明大白菜),历经23年陈化,其品饮体验可谓特点鲜明:
1、标志性的“烟臭”风格:这是它最突出的标签,尤其在第六道之后愈发明显,带有典型的班章“大白菜”印记。这种风格在普洱茶爱好者中评价两极:爱之者视其为高级感的象征,沉迷其中;不喜者则难以接受(我个人对纯粹的烟香尚可欣赏,但对这种类似“烂皮鞋”的烟臭味实在无法产生愉悦感,甚至感到不适)。
2、良好的气韵与体感:茶汤下肚后,能清晰地感受到气韵,并带来相应的体感,这是其内含物质丰富、能量感强的体现,也是老茶魅力的一部分。
3、仓储优异:干茶到茶底再到杯底香,都表现出干净、纯粹的陈香和甜香,仓储条件上佳,为良好转化奠定了基础。
4、滋味表现:整体而言,其滋味的“厚度”和“饱满度”未能达到顶级水准,尤其与之前品鉴的邓国定制2004年黎明班章或传说中的1999年粉版班章相比,存在差距。中段至后段,滋味趋于“适中”,不够厚实有力。虽有甜润感贯穿,但涩感在中后段也时有显现。
六、品鉴启示
这款2002年黎明贡瑞原野香(麒麟普洱)青饼,是一款具有鲜明个性且颇具话题性的茶。它承载着“黎明大白菜”的血统,以强烈的烟臭味风格立足江湖,同时提供了不错的气韵体感体验和干净的陈化表现。对于追求“大白菜”风味谱系或对独特烟香(臭)有偏好的茶客,它是值得一试的样本,尤其考虑到其稀有的产量(仅35件)。
然而,若以“顶级班章”或“极致滋味”的标准来衡量,它显得有些平淡,厚度与饱满度有所欠缺,其核心风味特征也并非人人能欣赏。品饮它,更像是一次对特定风格和茶厂历史的体验之旅,风味鲜明,但需看缘分。于我而言,那份挥之不去的“烟臭味”,终究是难以跨越的欣赏门槛。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月排行
-
XY定制款勐海茶厂1999年绿大树14公斤茶柱:兰香、野韵、唇齿凉!
-
艾老师选茶:品鉴2003年下关特级青饼铁饼
-
老茶圈顶流绿大树,勐海茶厂99绿大树茶柱品鉴:香入骨髓,凉透唇齿
-
老茶客值得关注的高等级之作:1997年7262熟饼的甜润与气韵
-
40年陈香!80年代易武野放古树茶青沱品鉴:喉韵穿透+体感炸裂!
-
90年代初纯干仓老生茶实录:参香药韵显,体感强,耐泡度高!
-
鸿泰昌80年代易武熟茶品鉴:酸后转甜,麦香参韵,胸有暖团气自生
-
2000年易武老树圆茶(易武春尖)品鉴手记:甜醇入骨,气韵通体
-
88青嫡系!99傣文青饼品鉴实录:仓储干净,甜如蔗糖,体感通透
-
“平生未遇此等茶”的姊妹篇:益木堂2018年薄荷塘,纯净蔗糖甜VS名山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