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乐骏:重拾博物学视野,找回陆羽的茶学传统
李乐骏简介:茶文化学者,生活美学教育专家。现为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云南省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
喝茶:凤庆滇红「鲁云茶话」
我在云南多年,很受用山野的“民族脾气”,真实质朴热情爽利,自然随性古风犹存。除了大碗喝酒偶尔招架不住,其他挺投脾气。
-
普洱杂志:“两极分化”管窥勐库
近三年来,新冠疫情的反复让我们很多时候无法远行,而每一个春天里,对茶山的向往则让人心痒痒。为此,我们也选择了一些本刊编辑们亲访茶山的故事在这个春天逐一与大家分享。
-
马哲峰:倚邦茶山行纪
年复一年,行走茶山,有久别重逢后的欢欣,也有失之交臂后的惆怅。得到与失落之间,欢愉与忧愁并存。这就是令我们钟爱的茶事业,这就是我们选择的茶生活。
-
“外贸会战”云南觉醒:吉幸牌精品化的Y562,Y671
小包装会战两个目的都达到:设计出新中国成立后的云南茶叶的第一个商标——吉幸牌商标;设计出两个小包装——Y562、Y671,为云南茶界的觉醒做出积极贡献。
-
黄刚:到底怎样才算是一款好普洱?
我们一般把十五年以上陈期的熟茶称为老熟茶,十五至二十年称为第三阶段,二十年以上称为第四阶段。作为三阶段以上的老熟茶来说,我认为还是香港传统仓储(有人称之为湿仓)放仓到位、
-
马哲峰:天门山寻茶记
入山寻茶,许多时候,当时只道是寻常。唯有时过境迁,回味过往,就会发现那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生境遇。就如同赴易武天门山寻茶的历程,恰似天门山秘境森林中的高杆古树茶,有着令人回
-
何作如:茶中之茶,普洱茶
本文作者何作如先生是有名的普洱老茶的藏家,更是普洱茶的资深研究者,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
《普洱》杂志三月新刊丨普洱茶流量时代,有你一份了吗?
《普洱》杂志三月新刊丨普洱茶流量时代,有你一份了吗?
-
普洱杂志:从新到老,无法转身的老茶味
从事茶行业的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这样一类喝茶人:追普洱茶,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名山古树纯料开始,归宿于中老期茶。
-
马哲峰:普洱茶山行记·出发(2022年春茶季)
彩云之南,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令人为之着迷的普洱茶。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老班章茶山行记
夜宿勐海勐巴拉,夜雨淋漓声中,深沉的梦乡,最是能够抚慰远道而来人们疲惫的身心。或许是对普洱茶爱的深沉,以致却把勐海作故乡,无梦到版纳。
-
雷平阳:普洱茶具有一饮成瘾的征服性
出版有《普洱茶记》《八山记》《天上攸乐》等与普洱茶相关的著作。获人民文学诗歌奖、诗刊年度大奖、十月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诗歌奖和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
六大茶山【二十年代表作(熟茶)】惊艳现世
六大茶山【二十年代表作(熟茶)】惊艳现世
-
2022的断想:用智慧点亮我们的精神光谱「普洱杂志」
在茶山、茶农、茶商、茶友面前,我们总会感到身上有一种沉沉的使命感,正是带着这种沉沉的感觉,15年,我们和整个普洱茶产业共同努力走到了千亿。
-
南糯山:亦近亦远的诗意
南糯山,勐海一座知名的古茶山,虽然离景洪近,通达条件便利,但因为海拔较高,非常幸运地躲过了橡胶林的侵蚀,这里以完好丰茂的森林植被而闻名。
-
普洱茶书推荐:《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普洱茶史录》
手边的这本书,由《普洱》杂志社编著,书名叫作《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这是一本内容异彩纷呈,又具有非凡价值与意义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普洱的茶友拥有。
-
周重林:离昆明最近的古茶园在哪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在师宗
你要是问,云南古茶园哪里最多,大部分人可能会知道答案。但你要是问距离昆明最近的古茶园在哪?就肯定没有几个人知晓答案了。而一旦这个答案公布于众,又必然会令很多人大跌眼镜。这
-
杨凯:沱茶,走过景谷到下关
沱茶是不是横空出世的。沱茶从诞生到当下,有百年。对大多数人来说,百年已经超过他的一生;对于历史,百年仍然保留着适度的鲜活。
-
张朝斌: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继承「《故宫贡茶图典》后记」
《故宫贡茶图典》得以面世,沉睡百年的皇家贡茶秘密就此揭开。皇帝喝茶到底有多讲究?皇家茶宴是个什么样子?皇室宫廷的茶都是哪来的?所谓贡茶到底长什么样?
-
徐亚和:做好普洱茶的“初始设置”
茶人徐亚和提出一个全新的关于普洱茶仓储的概念——“藏育引控”,基于这个概念,他以自己多年做茶,参与众多普洱茶审评的丰富经验,围绕国家标准来向我们解答
-
普洱茶主流品牌的三化:专业化、集约化与体系化「白马非马专栏」
这篇文章先抛出主流品牌打造“四字诀”,让茶企在专的基础上增加高、宽、赚三个维度,从而由狭隘的“小我”定位升级为立体丰满的行业主流“大我”定位。
-
普洱杂志:清末民初普洱茶对外贸易点滴
以后几年蒙自海关茶叶出口的数字如下:1893年,2044担;1894年,1220担;1895年,2275担;1896年,1033担;1897年,898担;1898年,1291担。
-
韩秋白专栏:乱世存金,盛世存茶
新茶是个草,图个新鲜就好;老茶是个宝,常喝有益于身心健康。
-
普茶藏珍:收藏投资视野下的普洱茶存茶观
为什么有些茶“越陈越不香”?虽然普洱茶定义下的很多产区的原料都能制作普洱茶,但制作出来的产品未必能保证一定能通过后期转化而出现香气和口感的提升。